行政長官崔世安今(22)日在總結北京之行時表示,是次拜訪4個中央部委,都能得到正面的回應,接下來的工作將是與包括廣東省在內等多方面積極開展工作方案,務求早日獲中央批覆粵澳新通道計劃及治理好舊區水患問題。 崔世安指出,在《粵澳新通道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下,雙方積極有序地開展前期籌建工作,澳方小組在運輸工務司劉仕堯司長帶領下,與廣東省及國家有關機關展開聯絡、磋商及調研,爭取粵澳新通道作為拱北口岸的附屬口岸,希望紓緩拱北口岸的巨大壓力,同時也可解決長期以來的鴨涌河整治問題。 他又表示,代表團與國土資源部及國家海洋局會面時,均有傾談水域利用等問題,並指出本澳長期以來備受困擾的舊區水患情況,包括在颱風季節及大雨過後,為居民造成的損害及影響;特區政府已制定了短、中及長期的整治計劃,當中涉及水域利用等問題,特區政府希望日後向中央政府提交具體解決方案,以便長期有效的解決水患問題。 崔世安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與各部委會面時,亦有談及港珠澳大橋落成、橫琴發展與土地使用及24小時通關等問題,其中,也有為一次性臨時來往粵澳小汽車的管理問題交換意見,但他形容此問題並沒有迫切性,也不屬優先處理的問題。 隨行的劉仕堯司長又指,南粵批發市場及驗車中心的搬遷工作已在進行中;此外,新通道的邊檢大樓設計工作,須配合通關模式和邊檢程序,才可進行細化設計工作。他承諾,會盡快完成規劃,以便與中央部委進一步探討新通關模式和邊檢程序。 另外,海關關長徐禮恆稱,在拜訪國家公安部和海關總署時,也討論了縮短通關時間和減少排隊次數等議題。特區政府與內地4個涉及粵澳新通道通關模式的部門達成共識,將透過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盡快構設一個便捷的通關模式,並應用在粵澳新通道的邊檢大樓上。另外,他又提及,特區政府與內地部門正積極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尤其貨運共用報關文件新措施,並期望這種便捷通關模式能盡快在跨工區口岸先行先試。 在整治內港水患和本澳水域使用權問題上,劉仕堯表示,經初步分析,如能適度填海,並在填海的土地上興建更高的堤基,相信能夠更長遠解決頻繁的海水倒灌問題。中央相關部門亦支持建議,本澳相關部門將盡快制定方案,以便和中央部委作進一步討論。 是次陪同行政長官訪京的特區政府官員還有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新聞局局長陳致平、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主任馮少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