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澳門中歐高端對話"已於2013年1月21、22日一連兩日在澳門科學館會議廳召開。是次對話由澳門基金會、中歐社會論壇主辦,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中歐對話中心協辦,旨在利用澳門的傳統地利優勢,深化中西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打造匯聚中歐優質資源、多方參與、錘煉共識的思想平台。對話透過廣邀來自中國和歐洲各地區的高端人士、外交使節、專家學者,以及各國媒體代表約50人共聚澳門,一同圍繞"澳門與中西交流"、"歐洲危機與中國轉型"、"歐洲和平與東亞和平"三大主題展開對話。另一方面,人民網、騰訊網為是次對話架設專題網頁,透過微博將現場的對話內容以圖文並茂形式即時上載,讓是次對話能同時與全國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是次對話開幕式於1月21日上午九時正式舉行,首先透過播放歐洲理事會范龍佩主席的錄像致辭為儀式正式拉開帷幕,並由代表歐盟駐世貿組織前大使保羅‧張萬亭的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德拉諾瓦、中國青基會副理事長陳越光,以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鍾怡分別致開幕辭。范龍佩主席表示是次對話的舉辦正是中國和歐洲社會間展開深層接觸的一種新嘗試,並預祝對話成功舉行。德拉諾瓦教授感謝主辦單位組織這樣一場富有成效的會議,相信會議有助促進中西意見交流,有助雙方社會的深入理解。陳越光副理事長則肯定會議的舉辦為與會者提供退而遠瞻的中歐發展新視角,而中歐關係唇齒相依,如何加強兩者的緊密合作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課題。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鍾怡委員致辭時表示,在中歐關係日漸緊密的今天,澳門作為雙方對話交流的平台角色日益突顯,而澳門本身也通過與歐洲聯盟在法律、翻譯、經貿、文化藝術和學術研究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促進中歐雙方通過澳門進一步瞭解彼此;她並希望通過是次高端對話,能讓中國與歐洲的交往推向更高和更新的層次,同時能使中歐社會論壇的宗旨──"推動公民參與,共同思考未來"此重要理念,為澳門提供積極的參考作用,以促進澳門的公民社會建設更進一步地發展。 其他出席是次對話的中外嘉賓和本地代表陣容鼎盛,包括中歐社會論壇執行主席陳彥,香港理工大學中歐對話中心主任于碩,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日本駐希臘大使北村隆則,科英布拉大學法學院前院長曼努埃爾‧波爾圖,國際軍事網路協調上校德羅桑伯格,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倫理中心主任楊煦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鳴,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澳門歐洲研究學會主席麥健智,澳門亞太拉美交流促進會理事長魏美昌等,而是次對話亦特別邀請了多所海內外著名媒體的代表,例如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騰訊網燕山大講堂主持人楊子雲、《新京報》文化部主任蕭三郎等蒞澳與會開展對話,一眾嘉賓透過分享和借鑑各國社會的發展經驗,探索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共同應對新時代的挑戰。 開幕式結束後隨即開展對話。首場以"澳門與中西交流"為題,探討澳門作為近代西方世界通向中國的第一扇大門,在中西交流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如今中西之間的新一輪對話與合作正在新的文化語境中展開序幕,如何進一步發揮澳門的優勢,使澳門成為中國內地與歐洲大陸之間另一個深層次的對話溝通平台成為與會嘉賓的對話焦點。第二場對話則以"歐洲危機與中國轉型"為討論主題,與會者分別回顧近年歐債危機迫使歐洲大陸再次思考與尋找經濟、政治、社會等內部存在的破壞性因素,與同樣處於社會轉型格局的中國現況互為參照,並為中國今後的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尋找實現社會轉型的突破路徑。 22日上午舉行的第三場對話以"歐洲和平和東亞和平"為題展開。與會者認為和平是一個亙古不變的時代主題和追求,如何促進真正的和平有賴各國加強合作和溝通,而歐洲推動和平發展的經驗為實現東亞的永續和平提供重要的參考作用。 與會者對是次對話的意義和成效高度肯定,是次澳門地區的對話在十分熱絡的討論氣氛下圓滿結束。而部分嘉賓將於23日移師香港,在香港理工大學繼續參與"啟動人文主義,再生歐洲團結"研討會,對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