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ov.mo/zh-hant/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3/08/DSSOPT0216082013.jpg)
政府今日(8月16日)舉行第五次"土地批給公開旁聽會",聽取申請人介紹於路環鄰近竹灣馬路一土地上興建修道院的土地利用方案。為廣集民意,以供政府在審批個案前作重要的意見參考,政府自上次旁聽會起引入意見收集期,公眾即日起至9月14日為期30天內,可透過電郵、傳真或郵寄方式就該旁聽個案發表意見,政府並會將有關意見陸續上載土地工務運輸局網站,供公眾查閱。 政府於2008年11月推出"土地批給公開旁聽制度",並按照申請個案數量不定期舉行旁聽會,今日舉行的是第五次,也是本年度的第一次。旁聽會下午在土地工務運輸局18樓舉行,出席會議的人員包括: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兼土地發展諮詢小組協調員賈利安,以及土地發展諮詢小組成員: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紹基;文化局局長代表、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專業人士馮志強和梁頌衍。此外,民政總署代表、園林綠化部代部長張桂達亦有出席。 是次公開旁聽的土地利用方案位於路環鄰近竹灣馬路,申請人於2009年4月向政府以無償批給形式申請一幅面積約1萬5千平方米的批地,並擬在該土地上興建一所修道院,以及與毗鄰一幅屬長期租借制度批給、面積約5千平方米、其上已建有避靜所及渡假屋的土地合併。 土地工務運輸局在接到有關申請後,除相關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部門進行內部分析外,亦同時諮詢了文化局、環境保護局、民政總署、土地發展諮詢小組的意見和建議,由於該申請計劃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相關部門的技術要求,例如:發展面積太大會影響山體等,故政府必須對方案進行深入研究。政府分析後,於2010年1月通知申請人,必須遵守政府要求的所有技術條件,申請人於同年7月提交了調整方案,並將申請的批地面積縮減至約1萬1千平方米。土地工務運輸局再諮詢相關部門,並增加了兩個諮詢部門,包括交通事務局及消防局。申請人其後就方案作出調整,政府經分析認為該項目所處的位置涉及山體及綠化環境,為社會關注且關係到澳門長遠利益,故決定將之作公開旁聽,讓公眾能對此項目有及時和深入的了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審批部門會綜合公眾意見作為參考,並按法定程序進行各種專業技術分析後,再決定有關項目是否獲批。 為進一步提升訊息公開和透明,推動廣大市民對申請個案踴躍發表意見,供政府在審批個案前作重要的意見參考,政府除一如既往,爭取盡快將整個旁聽會的會議記錄上載土地工務運輸局網站http://www.dssopt.gov.mo,讓沒有參與旁聽會的市民可獲悉相關資訊。同時,繼上次旁聽會後,再推出意見收集期,為期30天;在8月16日至9月14日期間,公眾可透過以下渠道提交意見:電郵到dat@dssopt.gov.mo、傳真至2831 3086,或郵寄到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3號土地工務運輸局技術輔助處,並註明就是次旁聽個案發表意見(請發表意見的人士提供聯絡電話,以便政府日後有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有關意見時能聯絡當事人)。 在收集意見期間,土地工務運輸局會陸續將公眾提交的意見不經修改地原文上載到局方網站,供公眾查閱。市民或社團組織所提交的意見不應帶有侮辱字句,否則會被刪減。而為保障提供意見和建議人士的私隱及避免平台被濫用,上載到網頁的意見和建議,只會顯示所提出者的姓氏,而不會顯示名字,或用"某社團"作代號。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