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ov.mo/zh-hant/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3/08/DSAT0116082013.jpg)
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實行至今已近一年,交通事務局經持續監察和評估,考慮措施試行期間,對改善電單車跨海交通安全起到一定作用,整體跨海交通運作大致暢順,且居民普遍接納及適應有關安排,故措施將自8月19日起再延續半年。針對居民較關注專道實施後緊急事故處理及氹仔段隧道出入口照明等問題,交通事務局和相關部門已按實際情況及需要對配套設施作出優化。 交通事務局於去年8月19日推行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試行措施以來,一直持續收集跨海大橋之使用數據,評估措施的實際成效。根據局方透過影像技術設備收集的數據資料顯示,西灣大橋在專道實施後至今近一年期間,日均交通量約為7萬9千架次,電單車約佔25%;友誼大橋方面,日均交通量約為7萬架次,電單車約佔14%。在整體跨海交通意外方面,根據治安警察局的資料顯示,專道實施後(2012年8月19日至2013年6月30日),錄得涉及電單車的交通意外共194宗,同比減少5.8%。 此外,為了解市民對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的意見,交通事務局早前委託了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透過電話及街頭隨機抽樣形式,成功訪問了2,206人,其中電單車駕駛者佔45.2%、汽車駕駛者佔54.8%。結果顯示,有26.1%的受訪者表示於電單車專道設置後,有增加使用西灣大橋,當中58.6%認為"大橋安全性較以往高"是增加使用西灣大橋的主因,而認為"大橋便利性較以往高"及"大橋行車較以往暢順"亦分別佔12.7%及8.5%。 受訪者認過橋較以往安全
就專道的總體評價方面,以10分為滿分,專道總體評分為6.06分,屬一般以上水平,其中獲評價較高的項目為"駕駛電單車過橋較以往安全"、"電單車專道內有關電單車的通行秩序良好",尤其針對安全評價方面,有逾七成受訪者給予一般水平以上的評分,對專道安全性作出了較正面的回應。而評價較低的項目則為"有關緊急事故處理安排",只有約四成受訪者給予一般水平以上的評分。此外,針對電單車專道配套設施的優化工作,受訪者認為最需要改善的是氹仔段隧道出入口的照明。 從上述相關數據和調查資料反映,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實施後,對改善電單車跨海交通安全起到一定作用,整體跨海交通運作大致暢順,且居民現時亦普遍接納及適應有關措施,尤其針對安全評價方面有較正面的回應,整體上符合有關措施安全性相對較大、對現有跨海交通影響較少的情況。因此,交通事務局經評估分析後,將自8月19日起再延續措施半年。 續採取措施優化專道環境
針對居民較關注的議題,如專道實施後緊急事故處理及氹仔段隧道出入口照明等,交通事務局已和相關部門按實際情況及需要採取相應優化工作。其中,為讓警方在車輛故障或交通意外時作更靈活的疏導,交通事務局已把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的緊急車輛出入口由原來的4個增設至12個,並與治安警察局作出了溝通,進一步清晰大橋發生事故期間的交通疏導和應變措施,包括按事故對交通影響的程度考慮臨時取消電單車專道、開放嘉樂庇總督大橋、開放西灣大橋下層通道予輕型車輛通行,以加快疏道交通。同時,就隧道出入口照明方面,交通事務局亦透過能源業發展辦公室及相關單位協助,研擬可行的改善方案,將會透過照明系統的優化,提昇行車安全。 交通事務局將持續對跨海交通進行監察,並會結合民意與技術分析,進一步探討及評估未來整體跨海交通可行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