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研究》第七十五期經已面世

《澳門研究》第七十五期

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編輯的《澳門研究》第七十五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研究》以“研究澳門,服務社會”為宗旨,透過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是推動和深化“澳門學”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關注。 該期內容豐富,設有“名家視界”、“時政熱點”、“紀念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澳門幣研究”以及“澳門學”等欄目。“名家視野”欄目有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建宏與西南政法大學研究員熊海燕的訪談錄,就犯罪學的範疇與犯罪的功能、犯罪學的“亞洲範式”等方面展開討論。“紀念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欄目主要討論澳門社區工作、家庭服務等方面的主題,當中包括有鄧玉華的《回歸前後︰澳門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及框架》,回顧了澳門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及澳門社工專業發展的四個時期,並對社工專業制度建設發展提出了十點意見;姚瀛志的《澳門社區工作的發展方向及對策》,從羅夫曼三分法及伯頓二分法分析澳門社區的工作模式,提出本澳社區工作發展方向的建議;梁啟賢、秦偉燊、胡敏妍的《澳門家庭服務的現狀及其挑戰》探討了轉變中的澳門家庭問題,並從政府、民間機構、服務及專業等四個層面提供建議及對策。此外,該欄目還有曾忠祿、李嘉曾、賴偉良及張琳的撰文,就澳門賭場產業的競爭優勢及其發展基礎、回歸後澳門的教育成就與發展方針、澳門“短期食物補助服務”的成效、以及澳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等題材作出深入探討。 該期特設欄目“澳門幣研究”,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王森通過SVAR模型對內地與澳門的貨幣一體化問題進行研究;馬如飛及蔡璟真則分別撰文討論聯繫匯率制度下的澳門貨幣供應與通貨膨脹,以及澳門幣的替代效應及其影響因素。“澳門學”欄目有文章四篇,其中有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湯開建關於明韶州同知劉承範《利瑪傳》的討論,該史料被認為是明代首要的利瑪竇傳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和學術價值;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趙利峰討論了晚清時期較鮮為人知的盛氏家族於澳門的興衰;蔡香玉則試圖重建“番婦到省”事件的經過,並探討其與“廣州體制”的關係。“青年園地"欄目則有馮錦明的《轉型期的澳門特區政府治理能力分析》及趙新良的《鴉片戰爭前澳門葡人財政演變及其特徵》。“出版動態"欄目則載有王國強的《1900 年以來澳門文學期刊的發展》,回顧了澳門從1910年至2013年的97種文學期刊及六個發展時期。 第七十五期《澳門研究》定價澳門幣八十元,本澳各大書店及香港均有代售,而該期的電子檔亦已同時上載於澳門基金會澳門虛擬圖書館網站(http://www.macaudata.com),歡迎讀者查閱。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