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訂定的主題是“關懷三百萬弱勢患者,發現、治療、治癒結核病”。澳門自回歸以來,結核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下降,但每年仍發現約400個病例,故本澳仍屬結核病中等負擔地區,且耐多藥結核病和結核愛滋雙重感染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衛生局呼籲全體醫護人員和居民關注結核病情況,參與全民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為“世衛”)估計,現時全球每年約有900萬人患結核病,其中300萬人未能獲得所需的治療。他們往往是生活在世界最貧困、最脆弱的社區,包括貧窮人口、婦女、兒童、移民、囚犯、少數民族、難民、愛滋病感染者、營養不良患者、酒精、藥物或煙草使用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世衛呼籲全球努力發現、治療和治癒所有結核病人,朝結核病零死亡、零感染、零痛苦和零羞辱加速發展。為此,各地要積極擴大防治結核病規劃,確保為所有人提供服務,特別是最脆弱的人群和受結核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同時,必須投資基本研究及研發診斷試劑、藥品和疫苗等新工具,以便能夠更迅速地為病人提供治療,最終防止他們罹患結核病。 1997年以來,本澳遵照世衛指引,採用國際標準治療方案及全程督導療法(DOT),成效顯著,結核病例成功治療率達到90%以上。據世衛估計,2013年本澳結核病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較1990年水平分別下降20%、31%、72%。然而,本澳結核病疾病負擔下降的速度較全球和西太平洋區的平均水平慢,也不及內地、台灣和香港,與區內如日本和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的差距尚未收窄,顯示本澳結核病防治工作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以應對流動人口、人口老化、愛滋病、耐藥性等多重挑戰。 目前,衛生局結核病防治中心為本澳居民提供免費的結核病防治服務,並按照世衛指引,初治病例的標準方案需聯合使用4種藥物,總療程為6至9個月。由於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活動性肺結核病人,故防治結核病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治療和治癒。罹患結核病者,只要及早診斷,並與醫護人員合作,積極完成整個療程,幾乎所有病人均可治癒。 在本澳,結核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外地僱員和移民、老年人、腫瘤、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愛滋病患者、吸毒者、露宿者和貧困人群等,但即使沒有高危因素,任何人仍有可能受到感染和發病。為能及早診斷,如有下列任一情況,應立即到適當的醫療機構進行結核病評估,醫護人員亦應安排病人進行評估或轉介到適當的醫療機構:(1)有咳嗽咳痰、胸痛、低熱、盜汗持續兩周或以上,或咯血,或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活動性肺結核的症狀;(2)X光胸片有符合肺結核表現的異常;(3)與活動性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如有疑問,可致電2853 2196向衛生局結核病防治中心查詢。結核病防治中心預約門診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周末及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