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二○一六年的施政重點 — 一、持續提升民生素質


主席,各位議員: 以下請讓我向大家介紹二〇一六年的施政重點。 一、持續提升民生素質 政府堅持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的同時,進一步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措施。 (一)推進民生福利工程 各項惠民措施是建設民生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共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積極舉措。政府着力於制度建設、資源到位、優化項目,運用短、中期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增進民生福祉。明年將繼續實行以下措施: 經評估今年的財政狀況,建議明年繼續實行現金分享計劃,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 根據《公積金個人帳戶》法律的規定,每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可獲政府在個人帳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同時,建議明年向居民的公積金個人帳戶額外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 加大對長者及弱勢群體的扶助,養老金已調升至3,350元,並建議明年敬老金由7,500元調升至8,000元。 根據相關評估機制,明年1月把最低維生指數由3,920元調升至4,050元。 建議向現有援助金受益家庭發放多一次全數援助金;繼續向三類弱勢家庭發放特別補助和特別生活津貼;“短期食物補助計劃”將轉為常規化的服務,每日預算金額由38元調升至40元,以加強對低收入人士的扶持。 關懷和幫助殘疾人士是政府與社會共同的責任,政府努力從多種渠道改善殘疾人士的生活。建議明年將普通殘疾津貼由7,500元調升至8,000元,特別殘疾津貼由15,000元調升至16,000元。同時,延續發放“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並研究把津貼過渡為長期措施。為協助殘疾人士就業,建議明年對聘用殘疾人士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每聘用一名,每年可獲額外扣減所得補充稅可課稅收益72,000元。與此同時,研究實施對合資格受僱殘疾人士的工作收入補貼制度。明年實施“2016年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發展計劃”,政府將開展跨部門合作,並跟進計劃的落實情況。 實施社屋住戶分級減免租金;向列入社屋輪候範圍的家團發放臨時住屋補貼。 除將實行最低工資的行業,繼續實施金額已補貼至5,000元的工作收入補貼,以進一步援助全職低收入受僱人士。繼續推行“積極人生服務計劃”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加強職業轉介和探訪服務,切實幫助弱勢社群提升自立能力。 進一步關顧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建議“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分別由3,200元調升至3,400元,以及由2,100元和2,700元調升至2,200元和2,900元。 延續實施“書簿津貼制度”,中小幼學生分別維持在3,000元、2,600元和2,000元。 繼續對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本澳學生,發放學習用品津貼3,000元。 繼續實施為期三年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政府將全面評估成效,並加大力度資助市民考取專業證照或參加專業資格考試。 繼續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600元的醫療券;繼續實施每一居住單位每月200元的電費補貼。 預計實施上述經濟補貼和成果分享,特區政府將支出約117.07億元。 在新的一年,繼續實施的稅費減免措施包括:所得補充稅可課稅的年度收益豁免額已調升至60萬元;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和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各酒樓、餐廳免納旅遊稅;澳門居民免收房屋稅首3,500元稅款;豁免表演、展覽娛樂項目入場券及觀眾票的印花稅;未擁有不動產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購買不動產,可獲豁免首300萬元的不動產轉移印花稅(僅限於居住單位)。 繼續減收全體就業居民職業稅的30%,免稅額為144,000元。延續實施向承擔納稅義務的澳門居民額外退還本年度已繳納職業稅的60%,退稅上限為12,000元,有關稅款將於2017年退還,以減輕中等收入階層的負擔。 實施上述各項稅費減免和退還措施,特區政府將少收稅費約24.28億元。 (二)加快建設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援助、社會福利三大層面。政府以多點支撐、多重覆蓋的模式,加快社會保障體系長效機制的建設。 在社會保障基金方面,積極推動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 《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明年將進入立法程序,並展開配套行政法規的草擬工作。 政府履行2013-2016年向社保基金合共注資370億元的承諾,確保社保制度未來的可持續運作。我們積極而又慎重地安排資源投入,支持了社保基金近年調升多項福利津貼。明年,政府盡力做好調升社保基金供款額的協調工作,並爭取早日完成。 在社會援助方面,努力推進精準援助,加強跨部門統籌實施能力,強化社會援助的托底功能。 長者是社會的財富。關懷長者的晚年生活,讓長者活得更安全、健康及有尊嚴,是家庭、政府和社會應負的責任,亦是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傳承。明年《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將進入立法程序,並落實執行“2016年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設立“澳門特區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以強化協同效應;鼓勵“家居照顧,原居安老”,推廣居家護老培訓,建立護老者的支援網絡,提供更多安老服務,增強家庭、社區對長者的支援。 在社會服務方面,政府更緊密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出了新的資助制度,並新設立“家庭危機支援服務網絡”,拓展多元化服務。 政府高度重視近年出現托額需求增多的狀況,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托額。預計明年托額增至10,000多個,可滿足約九成2歲幼兒的入托需要。 全面檢討《家庭政策綱要法》,大力促進家庭友善,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和睦家庭”、“和諧社區”的建設。 加快改善社會服務設施,預計今年至明年底共有18間社會服務設施投入運作,預算合共約2.8億元,並已計劃在新城填海區預留土地,建設配套的社會設施。持續加強人員培訓,爭取《社會工作者專業認證及執業註冊制度》明年進入立法程序。 (三)居有其所,安居樂業 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加快公屋建設,致力保持公共房屋與私人樓宇市場間的平衡,以實現“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政策目標。 明年,政府將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即將成立的都市更新委員會,研究以都市更新的概念,推動舊區重整,以點帶面、分區分片逐步改善都市環境。 繼續完善公屋工程建設與監管,加強公屋分配及管理工作。根據新修訂的《經濟房屋法》,已按照“先抽後審”制度,完成實質審查後,按序安排上樓。另外,已完成修訂《社會房屋法律制度》的諮詢工作。同時,新類別公共房屋的可行性研究將於年底提出結論,政府將作出相應決策。 設法增加公屋的儲備用地,包括新城填海區、青洲、筷子基、北區及氹仔等地段。五幅可興建4,000多個單位的土地儲備,現正有序進行規劃工作。 政府高度重視居民對公屋政策的關注及訴求,一直努力尋找土地,除已有22幅宣告批給失效的土地外,還有一批個案仍在進行分析當中,未來成功收回的閒置土地,將優先用作興建公屋。 儘管由於供沙問題及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等原因,新城A區的填海工程可能出現延誤,政府會採取辦法,克服困難,抓緊合理規劃各項公共設施,預計新城A區可提供約28,000個公屋單位。 政府高度關注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情況,加快私人住宅樓宇圖則審批,適時採取有效措施,致力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秉持“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理念,加快實施《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離島醫療綜合體正陸續進入施工階段。新建或擴建的湖畔嘉模衛生中心、路環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及路環衛生站均在今年完工或投入服務。 引入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活力長者”概念,實現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最大化,從而令居民生活素質不斷提升。政府將在衛生中心增加長者保健服務,並加強與非牟利醫療機構的合作,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公立醫院和衛生中心適當延長服務時間,提供更多醫療服務資訊。注重慢性病的預防工作,開展全民健康調查先導計劃。《修改〈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法律草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加大資源投放,培訓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研究推行醫療專業人員的持續專業發展機制,完善前線醫療專業人員的保障制度;政府將持續優化科學管理,促進醫療事業的不斷進步。 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今年成立後,正推動傳統醫藥納入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系統,提升傳統醫藥質量及安全性。 進一步普及大眾體育,拓展體育活動空間。重點推動兒童及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鼓勵體育總會進行梯隊建設,使競技體育得以持續發展。 (五)推動教育和人才培養 政府堅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完善相關制度和規劃,加大資源投入,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明年,政府在完成《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中期評估的基礎上,致力提升教育投入的水平和效能。完善特殊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有效落實課程改革,加強師資培訓及優化持續教育。 辦學環境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條件。裙樓學校已不符合教學現代化的要求,不利於學生成長。政府統籌短、中、長期規劃,優先配置教育資源,有序解決裙樓辦學的狀況,未來逐步減少在裙樓運作的學校數目。 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制度》修訂法案已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推進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規章等配套法規立法工作,開展“新辦課程評審"先導計劃,為高等教育評鑑制度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同時,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產業、教學、科研的結合。 青年是社會的希望。我們要努力為青年的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培養有毅力、有擔當、有競爭力的年輕一代。繼續落實《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的各項措施和計劃,在社會各團體原有的青年培養工作基礎上,政府推出“千人計劃”,每年遴選一千人赴內地交流學習。 不斷加強科學普及的力度,培訓科研人員,促進科學技術事業不斷發展。開展“少年科技優才培養計劃”,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強化人才培養、儲備和使用,關係到澳門未來。目前,政府已經與國內外多間一流名校建立合作關係,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訂合作協議,為澳門優秀學生赴外進修與實習創造條件。 進一步培養中葡雙語人才,定期組織中葡雙方院校開展合作,研究設立相關人才培訓及教研合作的專項資助,致力將本澳打造為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 根據經濟發展的特點,了解本澳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按各行業各職級進行目前及未來3至6年的人才需求調查,探討真實的人才需求缺口,研究本澳居民向上流動的空間。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尤其對一系列新興行業及職業的推廣,跟進“政府與企業在職訓及推動技能認證方面合作框架”,以“培訓、考證、用人”合一的方式培養各行各業的應用人才。持續建設專業認證制度,明年重點推動醫療人員和社會工作者認證制度的建立。此外,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研究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優惠措施。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