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公佈今年澳門猩紅熱情況


就香港猩紅熱近期轉趨活躍情況,衛生局正密切留意澳門的猩紅熱活動情況,並呼籲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警惕猩紅熱。

根據衛生局強制申報傳染病監測資料顯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本澳共錄得猩紅熱病例352例,與去年同期的359例相若。男女比例為1.3比1,年齡介乎11個月至13歲,以3歲至8歲居多,佔總數83%。今年3月及5月份的猩紅熱病例數有輕微增加,但未見明顯高峰,近兩周亦未見上升趨勢。今年共12例猩紅熱病例曾經住院,均痊癒出院,沒有錄得嚴重及死亡病例,也沒有錄得猩紅熱群集性事件。

猩紅熱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1至3天,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到病患口腔、鼻咽分泌物以及飛沫感染,病人一旦受到感染,在發病前後均具有相當高的傳播能力。該病全年可發病,但以冬春為高峰,主要多見於2至8歲兒童。主要徵狀為發熱、咽喉痛、草莓樣舌及皮疹,皮疹常出現於頸、胸、腋窩、手肘、腹股溝及大腿內側面。典型的皮疹不出現於臉部,患處皮膚粗糙如沙紙,疹退後皮膚出現脫屑或片狀脫皮。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可有效治療,如沒有適當治療,可併發中耳炎、風濕熱、腎病、肺炎、淋巴結炎、關節炎等。猩紅熱並無預防疫苗,學生、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的機會。教育機構及托兒所發現群集性感染個案時,應立即通知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育暨青年局或社會工作局。

個人衛生

  1. 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特別在接觸眼、鼻及口前應洗手或用酒精抹手液抹手;
  2.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使用後須妥善棄置;
  3.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
  4. 處理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時應戴上手套;
  5. 經常運動,保持適當休息與均衡營養,避免吸煙及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
  6. 應避免與患有猩紅熱症狀的病人作近距離接觸;
  7. 若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戴上口罩並盡快就診;
  8. 若出現猩紅熱症狀,應留在家中休息,切勿上班或上學。

環境衛生

  1. 保持室內環境整潔乾爽,空氣流通;
  2. 每日至少一次清潔消毒用過的玩具、家俱、地面以及手經常接觸的地方;
  3. 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應立即作適當消毒處理;
  4. 確保洗手間有皂液、一次性抹手紙或乾手機供使用。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