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大浸大清華三校合辦《清華簡》國際會議

合影

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於港、澳兩地合辦《清華簡》國際會議,以配合年初印行的《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柒)》,加強相關知名研究機構彼此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清華簡」這一前沿領域的研究。

清華大學所藏的“戰國竹簡"自發現以來便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繼孔子宅壁中書和魏襄王汲冢竹書後中國學術史上又一重大發現,誠為今後研究早期中國歷史、思想、文學時務須參考的文獻寶庫。會議吸引了30多名來自內地、港澳、英、美、新加坡的優秀學者參與。會議首天於浸大開幕,隨後兩日於澳大舉行。開幕式上,會議發起者兼召集人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座教授陳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趙平安、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史亞當分別致辭,趙平安還宣讀了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的賀辭。

澳大人文學院院長靳洪剛、副院長侍建國與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徐杰等一同出席晚宴。靳洪剛表示,澳大是很年輕的大學,人文學院亦成立不久,但矢志成為國際公認的優秀學府,致力打造一流的人文學科。因此很慶幸能通過是次會議增進學校間的了解和友誼,共同昌明學術。徐杰表示,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一直重視學術前沿與國際合作,力求推動國學與漢學的整合研究。

是次會議在流程安排上別出心裁,每日先以文本導讀開場,分別邀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趙平安、李均明、劉國忠、馬楠等四位學者,對《清華簡(柒)》中四篇簡文進行導讀,然後展開專門小組討論,深化與會者對相關文獻的認識。學者就刊行本的釋讀提出意見,並從文字學、文獻學、歷史學、思想史等不同角度闡發灼見,為今後進一步研究鋪路。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