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兒童青少年求助個案升 精神健康問題或年輕化 精神衛生委員會呼籲社會各界合作遏止情況惡化


衛生局昨日(8月21日)邀請精神衛生委員會全體成員進行會議,商討如何預防或減低兒童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及就現時「四級聯防、四環緊扣」服務機制的優化方案,與委員會進行交流及聽取意見。衛生局李展潤局長,仁伯爵綜合醫院郭昌宇院長,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鄧光銳主任醫生、何卓然顧問醫生、周植強顧問醫生和蔡嘉敏顧問高級技術員出席會議。

李展潤局長表示,有見兒童青少年到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求助個案有所上升,本澳的精神健康問題可能有年輕化跡象,部分個案的問題複雜,除了涉及病人本身,亦涉及到學校、家庭甚至整個社區。因此,衛生局希望與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在情況未有嚴重惡化前,積極採取行動介入,維護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預防悲劇發生。

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蔡嘉敏顧問高級技術員介紹,2018年1月至7月期間,18歲以下人士企圖自殺或自傷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求診於精神科的個案有13例,而2017年全年有15例,從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的個案有上升趨勢。

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鄧光銳主任醫生表示,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澳門精神衛生服務之「四級聯防、四環緊扣」機制已建立完成,未來將繼續優化相關服務,冀透過及早確認症狀及介入治療,減低自殺死亡率,同時減低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精神衛生委員會各委員亦介紹各自在相關工作範疇的情況,發現受情緒困擾的求助者有年青化現象,不約而同表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情況漸趨嚴重,認同衛生局對青少年情緒問題的關注。需及早採取行動,制定預防計劃及策略,避免出現嚴重後果。同時,認為精神衛生健康的工作需跨部門配合,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大眾等共同努力,精神衛生委員會在未來將積極配合衛生局有關精神衛生健康發展的工作。

因應現時情況,衛生局將落實一系列的服務優化方案,包括在第一級服務中,能多走進社區及學校作宣傳教育,提升社會大眾對青少年精神及心理疾病的認知及關注。另外,針對第二級社區精神健康的專項心理服務水平參差,專業經驗及對臨床症狀的敏感度不足,以致轉介至精神科跟進的個案比例嚴重偏低的情況(低於1%),有需要作出檢討及完善。同時,計劃對相關民間機構的心理治療師提供臨床督導及專業知識培訓,協助其提升臨床治療的專業能力。

針對上述心理治療師臨床敏感度及判度力不足的問題,為全面提升本澳心理治療師專業能力及資格認受性,確保為病人提供更適切和安全的醫療服務,治療師(心理治療)資格認定新基準已於2018年7月6日公佈實施,2018年7月6日之前的認定基準,主要是要求申請人具備當地官方認可高等教育機構,或醫學院全日制四年或以上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取得該課程的學士學位證書,並修畢認定基準中規定的16門心理學科目中的10科,及須於畢業後在醫療機構連續接受6個月或以上或不少於1000小時的實習經驗。基於臨床心理治療師的工作是醫療行為,有必要提高執業資格門檻,以便提升本澳心理治療師的臨床治療能力及專業技術,亦進一步保障心理治療服務的質素。

精神衛生委員會出席成員包括:何志榮主席(精神科醫生)、謝師輝(全科醫生)、譚少筠(法律人員)、蘇景楊(澳門利民會代表)、黎妙玲(澳門明愛代表)、鄺浩強(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代表)、吳明泰(檢察院代表)、甘彼德(司法警察局代表)、陳思恆(行政公職局代表)。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