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學院關於“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研究之回應


就近日社會大眾關注的澳門旅遊承載能力及旅遊學院所製作的相關研究報告事宜,學院欲借此機會解釋承載力概念、研究方法、如何理解數據及政策建議。

旅遊承載力是指特定的空間(通常是封閉式的,如博物館),在同一時間內,在不影響建築物、文物古蹟、社區、訪客安全等人民和自然環境的情況下能接待訪客的最佳數量。但用於評估龐大和開放如城市的空間,在文獻中暫時少見。因此,學院結合“社會心理接待能力”和“旅遊設施和服務的實際接待能力”兩方面去研究,嘗試估算澳門的最佳旅客接待能力。最佳旅客接待能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逐年隨著旅客量和出遊行為的變化,以及旅遊基礎建設和產品的供需狀況而改變。目的地的旅遊接待能力亦會在節假日、平日,或市內不同區域而有所不同。

研究團隊於一年間的特定日子,包括平日、週末和黃金週,收集本澳居民及訪澳旅客的意見。意見涵蓋對若干項社會或生活素質狀況的體驗和滿意度,包括擠迫程度和對環境素質、交通狀況、的士服務、公共巴士服務、乘坐渡輪便利性、餐飲場所、零售場所、入境檢查等候時間、旅遊景點及休閒娛樂設施的滿意度;同時針對旅客受訪者調查他們對酒店住宿服務素質及酒店客房供應量的滿意度。2017年共有104個調查日,收集了不少於 6,000個受訪者樣本。由於旅遊接待能力的研究性質為一項影響及意見分析之研究,所以是要透過分析過去特定時間內收集到的數據。然後,團隊亦收集了十項旅遊相關設施和服務的承載力數據,包括出入境口岸、餐飲經營場所、的士、公共巴士、渡輪、主要免費旅遊景點、收費旅遊景點、酒店住宿、境內旅遊接待能力及澳門國際機場。最後,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

近期,媒體報導根據學院的研究,澳門的最佳旅遊接待能力估算為每日110,000人次或每年4.01千萬人次以下,可是許多人只關注每年4.01千萬的旅客總量,卻忽略了學院強調最佳旅遊接待能力不應該超過每天110,000旅客人次的這個數字。在104個調查日中,21天的訪客量超過每日最佳接待範圍,而在其餘的83個調查日中,每天旅客量少於110,000人次。舉例說,2017年1月30日,澳門接待了166,048入境旅客人次,是每日最佳接待能力的151%。然而,2017年5月4日錄得64,694旅客人次入境澳門,是最佳接待能力的58.8%。

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的關鍵問題在於兩方面:(1) 旅客數量在旅遊高峰期激增及 (2) 旅客過度集中在某些景點。政府已經著手解決或改善部分承載力問題,如交通、通關、旅客分流等。改善措施包括加強口岸的科技應用、調整公共巴士班次和增設高效路線,透過資訊科技手段預測主要景點的擁擠程度,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安排行程等。

研究報告就如何提升澳門旅遊接待能力也提出若干項建議:

  1. 通過應用智慧科技,將旅客轉移到二線景點或區份,或在二線旅遊區舉辦活動;
  2. 與鄰近城市開拓一程多站路線,吸引商務、文化旅客等,優化旅客結構;
  3. 對旅客背景及行為進行深入研究,透過了解他們的出行模式、到訪目的、逗留時間及資料搜索過程等,設計和推廣合適他們的旅遊產品或路線(如購物團,並考慮在適當地方建設購物中心、特賣場等),長遠來說有助分流旅客;
  4. 明確界定長遠發展旅遊業的區域,增加旅遊地標,適當地與民區分隔,以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5. 增加宣傳二、三線旅遊景點或產品;

探討制定各項應對措施或機制,以調節入境旅客到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