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廣州澳門長崎比較研究學術會”成果豐碩


以研究中、日、荷三地歷史經貿文化關係的 “1730─1830年間廣州與長崎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昨日在澳門落下帷幕。研討會吸引了多名中外及本地專家學者參與,並發表了多篇論文報告,促進了中、日、荷三地在文化領域上的深入研究,更有助本地學者擴闊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視野,提升澳門學術研究風氣。
是次會議由中山大學、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廣州博物館及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聯合舉辦,邀請了來自中國、日本、荷蘭三地學者於12月3-7日分別在廣州及澳門兩站發表多篇內容廣泛的主題報告,其後進行互動討論,氣氛熱烈。
在澳門的會議期間,共有13名學者作了精彩的論文發表,吸引了多位本地專家學家前往參與並作學術交流。來自廣州博物館程存洁館長發表了 “廣州十三行行商與澳門蓮峰廟”的報告,在實物考證下指出廣州商人曾捐獻參與蓮峰廟於1801年的大規模重修工程,進一步印證了十三行行商與澳門之間的宗教文化關係;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學院哲學系戚印平教授發表的 “澳日貿易及其與耶穌會士的特殊關係”揭示了澳日貿易關係中的商業利益與傳播的複雜關係,為研究澳門與日本長崎之間的“黃金航道”論題提供了大量資訊。
東京大學羽田正教授在總結會議時表示,是次會議成果豐碩,經過五天以來於廣州及澳門舉行會議以及考察當地歷史名勝,大大促進了三地學者在相關學術層面上的交流及彼此認識。他呼籲三地專家學者響應參與於2008/2009年移師至日本舉行的中、日、荷三地關係學術會議,繼續為三地歷史文化研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