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2007年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研究


受社會文化司委託,由澳門旅遊學院負責,一個有關推斷澳門的旅客接待能力,與及評估澳門現存的旅遊業服務設施能否應付日益迅速增長之需求的研究,已於早前完成。 本研究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於2007年的44個特選日子包括平日、假日與及黃金週時段,邀請本澳居民及遊澳旅客於各景點作訪問,並讓其發表對以下範疇的意見及滿意度,包括擠迫感、環境質素、本地交通、餐飲零售業的服務質素及等候時間,與及出入境通關服務,結果共有5158名本澳居民及5120名訪澳旅客,成功於議事亭前地、關閘、媽閣廟、大三吧、氹仔官也街、高士德大馬路、美副將大馬路及新八佰伴接受訪問。第二部份則為資料搜集的環節,於此部份負責提供旅遊業相關服務的政府部門及業界公司,被邀提供其營運資料,用以了解以下8個服務及設施每日最高的旅客承載量,範圍包括酒店住宿、餐飲設施、巴士、的士、客船、口岸通關、主要旅遊景點及境內遊的組織。 由第一部份的結果顯示,本澳居民對環境質素及本地交通,平均而言未盡滿意,而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擠迫感,亦隨愈多的入境旅客更趨強烈;與此同時被訪旅客除對擠迫感覺有相似發現外,他們對各範疇的評分普遍較本澳居民為高。 當每日平均入境旅客達到75,537人次或以上時,無論本澳居民或遊澳旅客,皆對周圍環境及各服務施的滿意度下降;而當每日平均入境旅客增加時,居民對擠迫感及本地交通服務最為敏感,而遊客則會對擠迫感、出入境服務及環境質素至為敏感。 利用收集的資料作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澳門的社區心理承載量為日均69,000至79,000旅客入境人次。 若再將旅客們以其來源地分類,結果發現來自內地的旅客與其他旅客(例如來自香港特區、台灣省等)比較,對大部份服務設施的滿意度皆較高,但對出入境服務則屬例外;而一般來說,隨團的旅客對本地交通及擠迫度,其滿意度普遍比個人遊覽的旅客為高。 根據由本研究第二部份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上文提及的8個服務及設施範疇,包括酒店住宿、餐飲設施、巴士、的士、客船、口岸通關、主要旅遊景點及境內遊的組織,有6個的承載量未能達到社區心理量的旅客人次水平,2個達標的服務為餐飲設施及口岸通關(包括所有7個口岸的總承載量)。有此發現可能意味著某一些服務設施有需要去拓展她們的規模來追上社區心理承載量的接待旅客人次,但同時會遇上不同的困難及挑戰,例如地理上的局限、資金投放及人力的限制等等。 總括而言,無論本澳居民或遊澳旅客對擠迫感及環境設施有敏感的反應,相關部門及業界應盡力正視;因為就目前澳門面對的各種限制,要令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提供良好的服務予旅客,而非不停開拓新客源;而專注於更優質的行業和設施管理、人力培訓及專業的交通城市規劃,將不單令旅客滿意,更對未來澳門旅遊業的接待能力,起到促進的作用。 若對本研究有任何意見或疑問,歡迎與澳門旅遊學院聯絡。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