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盧家大屋傳揚中華文化 畲族彩帶與微書展現我國民族工藝姿彩


兩位來自浙江省的工藝家藍宗菊及丁德煥將一連兩周於盧家大屋,帶來巧中顯智的畲族彩帶編織以及微中見大的微書技藝,展現浙江多彩的民間工藝美術,歡迎市民及遊客前往欣賞。 畲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散居於福建及浙江山區。畲族姑娘從七、八歲起就開始學習編織彩帶,畲族彩帶既是美化衣着的裝飾物,還能用作腰帶、背帶等實用品,更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和定親回禮的必備之物。時至今日,畲族彩帶其編織方法及當中的“意符文字”依舊得以保留,並從傳統黑白二色發展到配色鮮豔奪目、圖案精美複雜的彩帶編織,是體現畲族生活文化最活生生的見證物,因此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藍宗菊現為浙江省寧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是該縣少數掌握編織畲族彩帶的民間藝人。據藍表示,彩帶的製作須一絲不苟,有的製作時間可長達數月,紡織前要精心打好腹稿,並抱著“一針也不能錯”的原則,利用竹片將一根根的線來回穿梭,並把製作者的心意灌注其中,可說彩帶是畲族姑娘表現心靈手巧和聰明才智的最佳物品。 微書藝術歷史悠久,它是在古代微刻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表現方式多樣,除於紙張、扇面創作外,更可於米粒、頭髮、芝麻上進行書寫,細微到人們認爲非筆墨、非人力所能的程度,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微書以經改良的筆爲書寫工具,創作前需考慮字數與整體空間佈局,故於紙張、扇面等進行創作前,常在紙上劃上行線,書寫時由心支配,將數以千計的文字書寫於行線之上,達至字體的對稱及作品空間平衡。 是次來澳藝術家丁德煥是浙江著名的微書界人物,其20多件作品先後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國革命紀念館等20多家單位收藏;微楷扇面《孫子兵法》更曾入選《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為配合是次來澳展演,丁德煥特意花3個多月重新趕製微書扇面《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赴澳,全文13699字,盡在一面扇子上,足見其匠心獨到。除微書扇面的微書作品外,丁德煥更為帶來卷宗的《茶經》、《前後出師表》及裱製成畫的《金剛經》等,希望藉着不同類型的作品加深公眾對微書的了解。現場所見,澳門幣一毫子大小的範圍內已覆蓋數十字,且字體淸晰有勁,令人驚嘆。由於微書作品字體過小,肉眼難辨,故現場準備了多個放大鏡供參觀者觀賞時使用。 畲族彩帶編織及微書兩項傳統工藝,由即日至6月29日於盧家大屋展出,展演時間為週二至週五中午12時至晚上7時;週六、日及澳門公眾假期早上10時至晚上7時。週六、日設多場工作坊,每節約2小時,報名費用為每節澳門幣20元正。7月1日起盧家大屋民間工藝展演內容將再度更新,展演富浙江地域特色的彩石鑲嵌及甌塑。活動詳情可致電文化局熱線8399 6666查詢。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