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社工局、衛生局協作預防低溫症


鑑於近期本澳氣溫下降,溫差變化較大,社工局和衛生局於1月9日下午舉行會議,決定採取多項措施,在協助居民(尤其是獨居及體弱長者)預防出現低溫症、進行低溫症監測、提供預防指引,以及個案轉介等方面進行兩局協作。 為能持續掌握冬季期間低溫症情況,衛生局於去年12月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成人急診室和兒科急科室開展來診病人體溫監測,每日通過資訊系統自動統計和報告低溫症(體溫低於攝氏35度)個案數。初步監測結果顯示,不論氣溫高低,幾乎每日均有低溫症個案,而在寒冷的日子個案往往較多。2009年1月1日至8日,共錄得27宗個案,全屬輕度(攝氏32至35度),未有中度或重度個案。 為協助居民,尤其預防獨居及體弱長者出現低溫症,社工局除因應天氣狀況適時開放避寒中心外,亦與各個長者服務機構合作,進行系列的特別計劃與加強措施,提高有關人士的警覺意識,並支援有需要人士。具體工作包括發放預防低溫症指引與溫馨提示,為長者服務機構人員舉辦多場的預防低溫症防治講解會、推動各長者服務機構加強對獨居長者的關懷工作、與17間長者服務機構開展“冬日送暖義工探訪計劃”以及其他相關的宣傳推廣工作等。 低溫症可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心律失常、腎衰竭等併發症而危及病者生命,病死率較高。 為此,社工局及衛生局呼籲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其照護者和機構,在冬季期間應採取下列預防和照護措施,以保障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 (一)適當添衣——宜穿足夠的禦寒衣物,質料以乾爽、輕便、舒適、透氣和保暖性能好為佳;不要穿得過份臃腫和緊身,以免妨礙血液循環和影響行動;若長者有失禁的情況,宜勤於更換已濕的尿片及褲子;要確保頭、頸、手和腳部都溫暖。 (二)家居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及空氣流通,留意門窗及牆壁是否有破損,以致寒風從空隙中吹入屋內;使用電暖爐必須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電暖爐應遠離門口、通道、或易燃物品;對熱力感覺減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及暖身器。 (三)禦寒飲食——多飲用及進食熱量較高和容易消化的熱飲品和熱的食物,如熱奶、熱湯、粥、粉、麵和飯等;每天要攝取足夠的水份;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避免酗酒。 (四)適當活動——盡量留在室內或有陽光的地方。如必須外出,要適當地穿着保暖禦寒的衣物;避免長時間置身於寒冷的環境或寒風中;維持適量的運動量。 (五)保健防疾——定期作健康檢查和依時覆診;按時服用藥物;按照衛生局的指引適時接種流感疫苗;密切監察病情,發現身體不適應迅速就醫。 (六)留意天氣——密切留意天氣轉變,尤其當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時,更應提高警惕,以防因嚴寒而引致體溫過低。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設二十四小時查詢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311)。 (七)關懷增暖——家人及親友應關懷和協助身邊長者,鼓勵及提醒長者作出恰當的禦寒措施:若認識獨居或患病的長者,請常致電或探訪問候,多加關懷,使長者倍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