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完善生態教育設施,優化候鳥棲息環境


環境保護局會持續優化生態保護區保育設施,推動科普教育,包括在生態一區內興建觀鳥屋,以及修建自然研習徑,充分利用本澳的濕地資源,發揮生態教育及研習功能。同時亦會加緊清理生態區的雜草,以迎接鳥季到來。 新增四生態教育元素 澳門路氹城生態保護區位處珠江入海口西側,由封閉式管理的生態一區和開放式管理的生態二區組成,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多種候鳥的覓食及棲身地,當中包括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 為致力配合《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保護區域生態旅遊資源,並進一步發揮生態保護區的教育功能,環境保護局將完善生態一區相關的環境教育設施,包括:一、在4個現時設於東堤及北堤的觀鳥台,現已建造了4個瞭望架,以改善市民觀鳥效果,減少因玻璃阻隔對生態攝影的影響;二、在南堤建造2座觀鳥屋,讓觀鳥人士能更近距離觀賞區內雀鳥;三、在通往2座觀鳥屋的地帶修建一條自然研習徑,讓市民能同時學習植物知識;四、購置標本架和標本瓶,收集生態區內的濕地動物標本並進行整理分類,為進一步開展生態環境教育作準備。 興建中的2座觀鳥屋位於生態一區的南堤,以架空式設計,讓觀鳥人士可更近距離觀賞區內雀鳥,合共可容納45人,即可滿足小班教學一個班級的人數需求。同時,環境保護局近期亦已添置18部望遠鏡供將來參觀生態區的公眾借用。而為確保建造工程符合要求,環境保護局已委託獨立第三方作為建造工程之監理及質量控制,以確保工程質量。 自然研習徑配合教學需要 此外,在通往觀鳥屋的路段將修建成自然研習徑,長320米,由龍尾石鋪砌而成,計劃於研習徑一側規劃種植60多種植物,當中30多種為澳門珍稀植物或國家珍稀植物,包括:國家一級保護的金花茶、國家二級保護的滇楠、國家三級保護的長葉竹柏,以及澳門珍稀植物如國王椰子、菩提樹、喜樹等。局方並會按植物的特性劃分為五個植物區,分別是:探香植物區、喜熱植物區、觀葉植物區、賞花植物區及尋果植物區(詳見附表)。此外,為讓市民認識植物的品種及特性,亦會於每種植物旁設立解說牌,以充分發揮生態教育及研習功能。 局方稍後亦會綜合本澳生物、常識科教師的意見以及本澳實際情況,明年初會於自然研習徑的另一側種植配合教學需要的植物,以擴大研習徑的教育功能。屆時教師可帶同學生走出課室,透過實地考察,輔助學生學習並鞏固課堂知識,亦有助優化教學課程。 未來,本局亦計劃開辦"義務生態導賞員"培訓活動,以推廣生態教育及擴大市民的參與,提高市民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並加深對生態區動植物資源的認識。 另外,為優化候鳥棲息環境,環境保護局亦同步開展優化生態一區及二區的工作,自上一個鳥季結束後,已逐步開始清理生態一區的雜草,以及清理生態二區北段生態價值較低的霸灘物種(老鼠簕和無瓣海桑),以騰出更多的灘塗面積供候鳥來澳使用。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