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邀請傳媒參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背景資料


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為澳門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肩負著將澳門每天產生的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確保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心座落於澳門氹仔北安的工業區,佔地約4萬平方米。 澳門自80年代開始一直沿用堆填的方式處理垃圾,但這對缺乏土地資源的澳門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政府於1987年決定採用焚化為主,堆填為輔方式處理垃圾,於1989年開始興建焚化中心,並於1992年竣工。 該中心於1992年投入運作,擁有當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3條處理線,每條處理線的設計能力為每日288公噸,即總處理能力為每日864公噸、年處理能力為283,800公噸,尾氣處理達到當時的歐盟排放標準。 澳門自回歸後,在中央的強力支持下,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及旅客量的增加,消費力增強,隨之而來的是垃圾量亦急劇增加。2005年垃圾產生量高達278,900公噸,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的垃圾處理量快將飽和。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公共衛生是最重要的一環,為確保特區的持續發展,特區政府於2005年開始籌劃擴建澳門垃圾焚化中心,並於2008年第4季完成新廠房的建設。 目前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分新舊兩座廠房,另有其他輔助設施如行政樓和污水預處理設施等等。現有6條處理線的處理能力每日為1,728公噸、每年為576,650公噸;噪音、污水等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熱能用於發電,滿負荷運行時每小時約可產生28.7兆瓦的電力,其中約7兆瓦用於自身運行,其餘21.7兆瓦可輸送至公共電網。 澳門垃圾焚化中心每條處理線均採用先進的馬丁爐排技術,並配備餘熱回收鍋爐,將垃圾燃燒時所產生的熱能回收,產生水蒸氣並推動渦輪發電機;而為確保處理垃圾時產生的尾氣能達到最高的排放水平,新廠房每條處理線都設有先進的尾氣淨化系統,以處理尾氣中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氯化氫、二氧化硫和粉塵等。最後尾氣經過布袋除塵器,將尾氣中的粉塵去除,之後才通過90米高的煙囪排出大氣。上述處理程序及技術均符合最新的歐盟排放標準。 垃圾處理後的剩餘物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十分之一,這對土地資源匱乏的澳門來說至為重要。 正如早前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施政方針答問大會上所言,澳門環保工作的“中游”做得不俗,具有完善的垃圾焚化爐和污水處理廠,但源頭和廢棄物處理工作遠落後於鄰近地區。同時,廢棄物的種類也日趨複雜化,其中建築廢棄物的數量在近年因工程的大量開展而急劇攀升,對處理建築廢棄物的堆填區帶來沉重的負擔。 此外,由於澳門市內住宅、商業和工業區交錯混合的特點,要將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分開處理難度極大,對比鄰近地區而言,還未完全實現合理的分類回收效果,需繼續大力推廣。 環境保護局正進行諮詢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提出了優化人居環境、鼓勵節約資源、推動綠色出行、落實企業減排、保世遺育生態、融入區域一體的“六大規劃策略”,以可持續發展方式應對環境問題。其中,就“鼓勵節約資源”方面,提出了三方面的策略目標,包括: 一、宣導綠色生活模式,提升市民環保意識;二、減少過量耗用資源,推行資源循環利用;三、鼓勵開發及應用可再生能源。 局方期望藉有關構想,加強政府各相關部門的緊密合作,加大推廣節約資源、源頭減廢及分類回收的力度,從而提升市民的投入感及增加廢棄物循環再造的比率。同時亦希望透過即將啟動的綠色學校伙伴計劃及綠色企業計劃等,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提升市民以至大型企業、機構等對源頭減廢的意識。作為公共部門,更應起帶頭作用,局方未來會透過制訂環保辦公室指引,推動各部門及私人企業實施環境管理系統。 另一方面,生物質能是適合本澳應用的可再生能源,而現行利用生活固體廢棄物焚化產生能量便是應用生物質能的途徑之一,不僅使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同時亦可產生電力。因此,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應用具有多種環境效益,亦是局方未來的發展目標之一。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