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2011年3月18日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衛生局回應何潤生議員提問之書面內容


現時,澳門市民可以從政府、非牟利和私人醫療機構得到政府所提供的醫療保障福利。
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可分為初級衛生保健和醫院醫療服務兩種。
衛生中心免費為澳門居民提供各類醫療保健服務。2010年,衛生中心的服務人次約近53萬次,在衛生中心登記的居民己有八成多,反映大部分居民都能夠得到本澳的基本醫療保障。
醫院專科醫療服務方面,所有澳門居民可享有30%的醫療費用減免,亦可經由衛生中心轉介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進行免費的輔助檢查;另外,部份特定人士,如65歲以上老人,小童,中小學生,孕產婦,精神病、傳染病和癌症病人等可享有免費的醫院醫療服務。
2010年,仁伯爵綜合醫院合共提供了53萬人次的急診、專科門診和住院服務,另外進行了近400萬項輔助檢查,以及7千多次手術,其中84%屬全部免費,付費人次佔16%;與此同時,仁伯爵綜合醫院向有經濟困難人士提供免費醫療及其他援助。2010年,社工部門共協助1,515人申請可豁免醫療費用。
市民除在政府醫療系統得到免費的醫療服務外,政府還通過資助購買服務的形式,與非政府醫療機構的合作,去年合共為市民提供超過40萬個中、西醫及牙科的一般門診,以及6萬多個醫院專科門診和6千多個住院服務名額。即市民可以到與衛生局簽訂協議的9間非牟利醫療機構得到以上的各種醫療服務。如在鏡湖醫院可以享用由政府資助的各種門診、住院、手術和急診的免費專科醫療服務,包括有7.2萬個門診和6千多個住院,以及今年新增的1.1萬個急診的免費名額。
在政府的補助之下,市民又可以利用“醫療補貼計劃”選擇到私人醫療機構就醫。2009年開始推行面額為澳門幣500元的“醫療券”,旨在方便市民到私家醫生看診。在2009至2010年度,醫療券的使用率達到90%,即超過40萬人使用,涉及的金額約為澳門幣2億元。 著手研究全民醫療保險制度
總括而言,現時本澳的醫療保障制度採用政府主導,結合非牟利和私人醫療機構,即三方面共同發展的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健康服務政策。澳門居民享有醫療保障的安全網較全面,比很多先進國家都優勝,政府對居民健康的承擔較大。
至於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其實只是眾多的醫療保障制度中的一個考慮方案。鑑於該制度是一項極複雜而且牽涉眾多範疇的議題,對社會影響深遠,故此必須通過多方面和深入詳盡的分析和研究,以及結合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綜合考量才能行之有效。為此,特區政府將參考先進國家及鄰近地區的經驗,如美國和香港在改革醫療融資方面都有頗大的爭議,並因應本澳的實際情況,開始著手研究有關議題,從而制訂合適的醫療衛生融資方案。
特區政府將繼續秉承“妥善醫療,預防優先”的醫療衛生理念,即以社區衛生保健和預防為主,醫院專科醫療服務為輔的衛生政策,以期達到防治疾病,保障市民健康之目標。為此,特區政府正通過完善醫療設施方案和進一步與非牟利和私人醫療機構的合作,提高醫療服務的保障力度。而由於享有免費醫療的比例高,故此出現一些項目的輪候時間較長,但這也是世界各地公營醫療機構部門的最常見問題。有見及此,特區政府已制訂了輕重緩急的機制和措施,同時將積極通過完善各種軟硬件配套,加強本澳的醫療服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