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與居民的健康息息相關,為更好地反映本澳的空氣質量狀況,向公眾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環境指標,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於今年7月2日起提升本澳之空氣質量標準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過渡時期目標值一(IT-1)的水平。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將較現有的標準嚴謹,同時亦把微細懸浮粒子(PM2.5)納入計算指標,有助市民更好掌握空氣質量狀況。 了解到公眾對生活環境質素的要求不斷提升,氣象局於2006年起開始引入對PM2.5的監測設備。經過多年的監測和分析,氣象局將於7月2日起實施新的空氣質量指數標準,包括加入對PM2.5的監測,以及提高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在空氣中的濃度標準。此外,本澳將加入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與各地區分享空氣污染物濃度數據,完善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監測與發佈工作。 近年,珠三角地區均積極對排放量較大的污染源進行整治。在各地區共同努力下,本澳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自2007年起錄得下降趨勢,反映本澳空氣質素得到持續改善。由於新標準將較以往嚴格,氣象局預計新標準實施後,空氣質量指數屬"不良"的天數將有所增加,但市民無須過份擔憂。 在新標準下,氣象局監測之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硫(SO2)、二氣化氮(NO2)、臭氧(O3)及一氧化碳(CO)。現時,全澳空氣質量監測站共分為三類,二十四小時對本澳污染物進行監測。市民可透過氣象局網頁(www.smg.gov.mo)、電話語音系統(電話:1311)、本澳各大報章、電視及電台獲悉每日之空氣質量指數;而本澳的空氣污染物濃度亦於氣象局網頁內每小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