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開開”“心心”進入分開飼養階段  為繁育下一代作好準備


落戶澳門一年多的大熊貓"開開"、"心心"已適應本澳的生活環境,且身體健康、狀況理想。民署配合其成長規律及習性,將由本月二十七日起把牠們分開飼養,並進行一系列的行為豐容訓練,為牠們繁育下一代作好準備。 大熊貓為中國特有的瀕危物種旗艦動物,根據中國第三次大熊貓資源狀況調查中顯示,現存的大熊貓數量超過一千七百五十隻。而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瀕危物種的劃分標準,種群少於二千五百者,均列入瀕危物種,大熊貓現今仍命懸於瀕危邊沿。而導致大熊貓瀕危的原因,除了人類對其棲息地的干擾及破壞外,動物保育學家經多年對大熊貓的研究後,總結出三大因素,分別為: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和育幼成活難。 大熊貓五歲開始步入成年階段,意味著牠們已經發育成熟,可以準備繁育下一代。但大熊貓為獨居的動物,發情季節大概為每年的三至五月,獨行的大熊貓於此期間才會尋找伴侶,而當中只有兩至四日適合交配。發情季節過後,大熊貓會重回竹林,過着獨行俠般的生活。 "開開"和"心心"已落戶澳門一年多,綜觀其身體狀況,已適應澳門的生活環境。遵循大熊貓獨居的習性,加上牠們現時三歲半,正處於亞成年過渡至成年階段,民署決定於三月二十七日開始把"開開"、"心心"分開飼養。在分開飼養初期,一對大熊貓將以半日輪換的方式展示,分別於室外及室內兩個活動場內活動,讓牠們每天均能到室外接觸自然環境。 在野外原生的大熊貓,擁有一身天生的生活本領,然而,在圈養環境下的大熊貓,需透過行為豐容訓練協助牠們尋回一些野外生活技能,亦可以避免刻板行為出現。民署飼養員會以"開開"、"心心"感興趣的事物對牠們進行訓練,如將水果投入掛在樹上的空心浮球中、將食物收藏於隱閉處或懸掛於高處等,以期恢復牠們在野外覓食的能力、豐富牠們的行為、鍛鍊牠們肢體協調能力和力量,亦會以"釣貓"等訓練,主力鍛鍊牠們的下肢,為日後繁育作好準備。
大熊貓館的獸醫和飼養員會緊密合作,監測和紀錄"開開"和"心心"的行為及對竹子喜愛的變化;而獸醫亦為"開開"和"心心"制定合適的醫療檢測,務求使"開開"和"心心"健康地成長。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