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理工大學智能建築管理研究提升都市人生活品質

澳門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教授杜偉明

澳門理工大學開展智能建築相關跨領域研究,分別對建築專業人士及大樓用戶進行調查,分析不同持份者對各項智能特性的關注度和認受性,務求增加樓宇設計、施工和管理效益,以可持續的方式締造“智慧”生活模式,與自然環境互惠共生。

互惠共生的生態建築

全球城市的智慧化發展帶動智能建築的崛起。世界各地藉土地開發、舊區活化等都市變遷與規劃的契機,糅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於建築中,達至提升能源效益、減低生態影響的願景。生態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由傳統建築的靜態結構,轉向智能節省的空間配置。設計得宜的智能建築,對人類生活帶來安全保障和舒適便利,提升健康、幸福感和生產力,營造人類與大自然間互惠共生的社區生態,為社會效益和環境優化作出貢獻。

建築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建造、調適到運行、維護,必須在設計規劃前期深思熟慮,以確保智能建築的可持續運營。澳門理工大學開展智能建築相關研究,了解用戶及建築界對各項智能建築性能重要程度的考量,從而找出優化管理系統設計與科技應用的訣竅,研究結果讓建築專才洞悉用戶需求,提供建設性意見,導出不同持份者觀點納入設計過程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優化設計以提高技術的支援度和兼容性,把自動化、低耗能的智慧型大樓系統,創造永續城市發展的典範。

以人為本的設計匠心

澳門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教授杜偉明,聯同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以及英國基爾大學學術人員分別進行三項研究調查,訪問樓宇用戶及建築專業人士約1500人。調查結果顯示,樓宇用戶關注的智能設備首三位分別是保安監控、空氣流通及電動升降;建築業界則優先考慮智能設備的操作簡便性、安全性和恢復功能,而便利條件、易用性及實用性成為影響專業人員決定智能裝置配置的關鍵因素。

“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源於生活。”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至理名言,道出以人為本的建築設計,應思考生活所需,才能為每一天帶來安心,實現建築物長效實用和效益最大化。有關研究反映不同持份者對智能建築設計的需求差異;因此,在規劃建築時於建築成本、用家體驗與環境保護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對社會永續發展相當重要。研究結果為智能建築相關決策提供參考,促進智能系統的廣泛應用和生態社區建設。

卓越科研助永續發展

杜偉明為國家科技部專家,多年來在環境管理、智慧城市等範疇開展跨學科研究,學術論文被高度引用,發表在國際權威索引期刊的學術論文逾200篇。他被Publons評為世界頂尖前10%學術論文評審員,並獲澳門科學技術奬,多次獲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奬。2021年,杜偉明榮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之列,印證他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豐碩成果。

杜偉明表示,綠色建築群融合創新科技的智慧,有助更高效、更具規模地節省能源、水資源及建造材料,為用戶提供愜意合適的環境,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幸福感和生產力,達至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目標。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開展智慧城市相關研究,是期盼以灣區的科研與經濟優勢,推動智慧建設的蓬勃發展,使智能建築的概念被更多人重視和採納,共同踐行減碳排放的理念。

創造灣區的綠色智慧

世界積極尋求環境保育和智慧城市的優化方案,對綠色議題的關注度日益增加。粵港澳大灣區實施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三地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合作。與此同時,澳門特區政府提倡宜居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透過前沿技術的充分利用,實現社區智能管理,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澳門理工大學致力開展創新應用研究,科創成果轉化為環保專利發明,推廣至全球應用。近年,澳理大持續舉辦智慧社區基建應用相關專題研討及大賽,如“智慧社區基礎設施與應用技術”專題講座、“中葡名家講堂”系列、全澳資訊科技大賽、“IPv6在5G建設發展的角色”主題講座等。有關舉措旨在發揮科研力量,透過不同形式普及智慧城市最新趨勢和創新科技,邁向綠色未來。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