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仁伯爵綜合醫院成功開展本澳首例柏金遜症深部腦刺激手術

仁伯爵綜合醫院和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組成聯合醫療團隊,成功開展本澳首例深部腦刺激手術。

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日前成功為一名柏金遜症患者開展本澳首例深部腦刺激手術,患者術後已康復,可自行活動進食。

仁伯爵綜合醫院於今年初已著手籌備開展柏金遜症的外科治療工作,即深部腦刺激手術,組織多個專科醫療人員前往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術前評估、手術操作以及術後康復護理等。深部腦刺激術服務開展涉及多個部門科室,包括神經科、神經外科、精神科、放射及影像科、麻醉科以及復康科等,團隊將共同評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手術計劃及執行手術,並提供後續的護理和追蹤。術前患者要接受多項測試、經詳細的評估後,符合國際標準規範的手術適應症患者才可安排手術治療。

在本澳首例柏金遜症手術過程中,醫療人員首先要在患者頭骨上,以釘固定定位用的頭架,替患者作磁力共振掃描以找出刺激靶點置放的位置。為相互驗證提高靶點定位的精確度,在手術前部份需要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清醒中進行,隨時偵測病人的語言或運動功能的反應,以確認靶點位置及深度的準確性。當確認刺激靶點準確地置放在目標上,患者會轉為全身麻醉,再把主機及接駁電極的電線置入體內。當天整個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已康復,可自行活動和進食。隨後醫生會通過植入患者體內的電極發出電脈衝刺激腦中特定部位,有效減輕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和異動症等運動症狀約40-60%。

衛生局指出,柏金遜症以綜合治療為原則,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治療、心理治療等。柏金遜症主要靠左旋多巴類藥物治療,但藥效會隨着服藥年期而減弱,同時會引發有舞動症等副作用,如服藥後仍未能控制病情,經醫生評估,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可考慮接受深部腦刺激術。深部腦刺激術是一種有效改善柏金遜症的手術,又稱大腦的“起搏器”,其原理與心臟起搏器相似。通過手術置放電極到腦部深處特定的位置,電極經電線接駁一個埋置在鎖骨下方胸部的主機,主機發出的電脈衝刺激腦中特定部位,以控制柏金遜症震顫、僵硬及遲緩的病徵。手術非根治手段,但可減少藥量,患者術後需定期於門診調機調藥,大多數的患者在術後可改善生活質量,減輕症狀和增加其日常活動能力和獨立性。

柏金遜症是本澳第二常見神經退化疾病,病因主要是腦部的多巴胺缺乏所造成,治療原則上就是使用藥物補充多巴胺以改善症狀。目前為止,全世界都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治癒或使病情停止進展,但早期的柏金遜症患者對藥物治療效果顯著。澳門目前有超過1,300名柏金遜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療,衛生局在藥物種類方面貯備相對充足,有口服藥物及皮膚貼片等。視乎疾病進展,部分病情較簡單的個案會在衛生中心接受治療,倘有需要將轉介往神經科專科進一步跟進,如經評估有手術指徵,患者可經由神經外科開展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衛生局呼籲居民若懷疑自己患有柏金遜症,可到衛生中心經醫生初步評估及檢查。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