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居民的基本住屋需求,堅持「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施政方針。並強調政府會致力確保將來有足夠的土地供應。 行政長官今(14)日下午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明年施政回答了26名議員的提問,內容包括:房屋政策、應對通脹、社會保障、口岸設施、經濟多元發展、扶助中小企、長效機制、教育、托兒服務、反貪腐、人口政策、青少年身心發展、公務員加薪、娛樂場設吸煙區等範疇。 對於備受關注的住屋問題,行政長官指出,特區政府在明年首季將重新啟動公共房屋的輪候申請,並藉此進一步掌握居民對經屋和社屋的實際需求情況;同時,除萬九公屋外,政府亦已宣佈再有約6,300個公屋單位正在規劃中,並且會預留其他土地作為未來興建公屋的儲備。 至於私人樓宇方面,他重申,現時市場確有過熱現象,若果未來出現大家不願見到的情況,政府會繼續推出新措施,以維護本澳金融體系的安全,及促使樓價穩定。長遠而言,則應該從增加供應量和引入限制條款兩方面著手。 他表示,回顧過去,樓市呈波浪形發展,有起有跌,相信樓價不會永遠上升,他呼籲現時有意置業的居民,必須審慎考慮自身的承擔能力,以及要知道利息未必長期處於低位。此外,他亦希望年青人明白到並非現時不買樓,未來就一定更難置業,作為政府會致力確保將來有足夠的土地供應,讓年青人不需為置業而太過擔憂。 有關「澳人澳地」的意見,行政長官表示,這是一個新概念,非即時可以執行,需要認真研究及社會的深入討論。有關概念需要引入限制條款,須就其定義問題、相關法律法規、售買和轉售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他進一步指,在新城規劃的5幅填海地中,除預留一定的土地作為興建公屋和公共設施外,也會預留土地興建面向澳門居民的房屋,提供更多置業選擇。 他指出,特區政府收集了很多統計數據和資料,比較了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並參考了包括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數據,建議未納入公共房屋系統的其他居民的私人樓宇按揭供款金額,不應超出家團收入的40%,這是比較合適的比例。 對於應對通脹和物價上升的問題,崔世安表示,正就供澳商品的環節展開工作,並啟動修訂關於保護消費者的法規。此外,他認為大企業也應共同承擔提升澳人生活素質的責任,讓更多澳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他亦再次呼籲有能力的僱主加薪,這對僱員相當重要。當然,特區政府在致力建立各種長效機制的同時,亦願意繼續與廣大居民分享經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