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響應“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致力構建無煙環境推進健康澳門建設

每年5月31日特區政府就控煙工作舉辦跨部門座談會

世界衛生組織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組織,把每年11月的第2或第3個星期三定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希望結合全球醫護人員與病患團體的力量,喚起關注和加深瞭解慢性阻塞性肺病;今年的主題是“呼吸就是生命--儘早行動”(Breathing is Life - Act Earlier)。

構建無煙環境推進健康澳門建設

衛生局表示,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影響本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四大慢性病。這些疾病需要長期管理和治療及需要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和人力資源加以應對。為此,衛生局一直致力遵照國家“健康中國行動”計劃,通過制定健康政策,構建健康環境,以及推動健康行為,推進健康澳門的建設。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部可能會受損或被痰堵塞,症狀包括咳嗽、有時伴有痰、呼吸困難、喘息和疲倦。吸煙是該疾病的主要成因,會導致氣流受限和呼吸問題。故此,戒煙是最有效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手段。而特區政府一向高度重視本澳的控煙工作,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致力透過立法、執法、教育宣傳及鼓勵戒煙等方式,遵循“健康促進、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落實執行各項控煙政策和措施,並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構建澳門的無煙環境,推進健康澳門的建設。

杜絕新型煙草製品於本地區流通

從2012年1月1日《新控煙法》正式生效至今,因應社會的意見及國際的控煙形勢,作出多次法例修訂,持續完善法律。本澳的煙草使用率持續下降,根據2022年《澳門人口煙草使用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至2022年間,捲煙使用率由16.6%下降至10.6%,相對下降幅度為36.1%。比照世界衛生組織倡議世界各國在2025年煙草使用率較2010年相對下降30%的目標,澳門已經是提前達標,傳統煙草整體的使用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然而,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的挑戰日益增大,2021年青少年電子煙調查結果顯示,13至15歲中學生人群的電子煙使用率由2015年的2.6%上升至2021年的4.0%,高於捲煙使用率2.1%,可見青少年的電子煙使用率已明顯高於捲煙使用率。考慮到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對公共衛生的危害,特區政府2022年通過對控煙法例的修訂,自2022年12月5日起進一步加強對電子煙的管制,實施禁止製造、分銷、銷售、進口和出口電子煙,以杜絕新型煙草製品於本地區流通,保護下一代免受新型煙草製品的荼毒。

戒煙諮詢門診成效理想

衛生局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常見的慢性病,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全球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因而死亡。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成因,居民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患病風險就越高。為向戒煙者提供適切的諮詢和支援,衛生局早於2006年起已逐步在各區衛生中心成立“戒煙諮詢門診”,由專職的醫生和護士為居民提供免費的諮詢及戒煙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制訂戒煙計劃、療程前評估、療程中研討輔導、藥物評估及療程後跟進輔導。醫生和護士會在療程開始前,先為戒煙者作詳細評估,包括戒煙者的身體狀況、吸煙習慣、對尼古丁的依賴程度、戒煙意向及原因、是否適合和需要使用尼古丁替補療法(包括戒煙香口膠、戒煙貼),協助戒煙者解決戒煙期間可能出現的尼古丁退癮徵狀,減少身體的不適,達到成功戒煙的目的。戒煙門診近五年每年平均有約3620人次接受戒煙諮詢和評估服務,戒煙成功率理想,成效相當滿意。有需要的居民,可透過衛生中心或仁伯爵綜合醫院的醫生轉介或於辦公時間內親臨所屬衛生中心預約;亦可瀏覽衛生局“戒煙諮詢門診”(網址 https://www.ssm.gov.mo/apps1/quit_smoking/ch.aspx#clg1498, 或掃描附圖的二維碼),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48 1238查詢更多資訊。

主要預防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狀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部悶痛、活動能力下降等,並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惡化;值得指出的是,該疾病是可以預防的,主要方法如下:

1、戒煙: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主要原因,故此,戒煙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2、避免接觸污染物:長期接觸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工業塵埃、化學物質和室內外空氣污染,都可以增加患病風險,故應儘量避免或減少接觸污染物物質;

3、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有吸煙史或長期接觸污染物質的人士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4、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均衡飲食、常做運動和充足睡眠均能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和健康。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