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主編出版的《文化雜誌》中文版第八十三期近日發行。今期仍以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特刊"為封面標題,該刊自前年冬季刊開始刊登有關紀念辛亥革命的專稿,迄今期討論辛亥革命影響的論文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與澳門有關的專題研究甚顯珍貴。 陳繼春所作專題研究〈革命與藝術追求──高劍父兄弟辛亥前後行狀初探〉一文透過探討高劍父於辛亥革命後在港澳從事國民革命工作,以及於民國肇建之後與胞弟高奇峰在上海創辦《真相畫報》之相關行狀,呈現了高氏兄弟在辛亥革命時期之政治及藝術領域之追求,披露了高氏與黃賓虹、鄭曼陀及徐悲鴻結緣的真實細節。今期封面引言指出了高劍父的精彩之處在於他一九零六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一九零八年回國在廣州舉辦"新國畫"個展、一九一零年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即投身組織"支那暗殺團",翌年參與黃花崗起義又失敗,即在澳門秘密設立同盟會支部,策劃"鋤奸大行動"等等,堪稱澳門街之革命傳奇故事。然而高氏卒之"功成身退",自覺地回歸藝術家本位,而成為"嶺南畫派"的拓荒者。 今期有關辛亥革命的文章還有李金強〈三.二九廣州黃花崗之役〉、黃亦君〈清末民初的軍國民運動與國民覺醒〉;有關"傳教士與宗教文化"欄目刊出了戚印平〈澳門聖保祿學院的財務問題〉、張西平〈波蘭漢學奠基人卜彌格〉、譚樹林〈鄂本篤之旅研究〉、余三樂〈中西文化的核心差異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成功的歷史偶然〉、王超傑〈利瑪竇在華三次涉訴簡析〉、張蘭星〈歐洲人初抵日本之探討〉、劉小珊/陳曦子〈葡萄牙傳教士陸若漢身世及其於日本早期活動考證〉、吳艷玲〈17-18世紀宮廷葡萄牙傳教士的教務活動〉、劉芳〈意大利"聖家書院"研究〉、潘劍芬〈馬禮遜在穗澳地區主辦的印刷出版活動〉等專題研究文章。 為鼓勵讀者關心澳門歷史文化遺產的學術研究狀況,文化局特別給予預訂或補購《文化雜誌》中文版或外文版共四冊以上的讀者以半價優惠專供購藏,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澳門歷史檔案館、觀音蓮花苑或文化廣場、星光書店、商務印書局、葡文書局選購,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八三九九六三八一文化局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