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市政署風雨季前加密疏導管護下水道 首季共清出逾260噸垃圾

市政泵站清理工作

本澳踏入風雨季,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易發區域的排查,已完成多個低窪地區的清淤工作。今年第一季已完成57,000米下水道清理,於公共渠道清出垃圾量逾260噸,清理雨水井6,200次,完成約3,100米下水道CCTV的影像記錄及分析。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巡查地盤及食肆,對違規情況作出檢控,並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保障渠道的正常運作。

續跟進積水易發地點 建泵站渠網起防澇作用

市政根據實際狀況及工作數據,總結出全澳19個積水易發地點情況;包括11個點已得到解決或緩解 、4個跟進中及4個待處理的地點(見附表)。澳門地勢沿海低窪,傳統重力流排放口易受海潮影響;經實踐證明,解決低窪區排澇的重要手段為建設泵站及優化下水道,將城市內澇及時排出海。近年完成了鴨涌河泵站、內港北泵站及箱涵渠、羅白沙街至連勝馬路加建排洪雨水管道、西灣湖景大馬路下水道及道路整治、雅廉訪大馬路雨水管道下游段擴容等工程,已有效舒緩多個地點在暴雨下的積水情況,待進行中的筷子基雨水泵站及箱涵渠工程和公建局的內港南泵房及箱涵渠完成,以及規劃部門其他整治計劃的落實,將逐漸形成「沿岸排澇屏障」。

加密巡查食肆及地盤 打擊違規排污

在日常巡查及渠網清理中,經常發現有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漿等阻礙下水道運作,主要涉及食肆沒安裝合適隔油井或沒定期清理,而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以及地盤違規排污,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或建築廢料排至公共渠網。本年第一季市政署聯同相關部門巡查飲食場所隔油井共247間/次,期間發現31宗因隔油井不能發揮應有運作效能而發出實況筆錄。巡查各區地盤197次,發現8宗違規排放並已發出實況筆錄,主要涉及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等。

恆常重點清淤 設暴雨應急機制

每年風雨季,市政署除預先於低窪地區排查和加密清理疏通各區下水道、市政泵站、雨水集水井、明渠等設施;當有颱風或暴雨即將影響本澳,會優先巡查及疏通低窪易水浸地區。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當8號颱風或暴雨訊號期間,市政署會於各主要雨水排澇泵站派員全程駐守,協助各區巡查及緊急疏通工作。

引入科監測 提升清疏渠道成效

下水道渠網維護管理工作日益增加,市政署會加強外判服務及信息化系統(App)管理工作,以加快及加密清淤工作,持續完善渠道的巡查、清淤、追蹤及記錄的工作,加強抽查及監管機制。此外,持續透過引入市場先進技術,如清渠機械人清理箱涵渠,利用渠道視像監控(CCTV),主動監測渠道情況,加強每年恆常排查及清淤維修工作的效率。

市政署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業界須加強清潔隔油井及地盤廢水過濾設備,切勿把水泥漿等建築廢料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護渠網,避免影響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11個已解或緩解決地點

台山、李寶椿街

慕拉士大馬路

青洲

雅廉訪

新橋區

內港北區域

八角亭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下行車隧道

西灣湖景大馬路

蓮花圓形地

路環電廠圓形地

4個跟進中地點

美副將大馬路

內港南區

氹仔佛山街

黑橋街 / 地堡街、氹仔舊城區

4待處理地點

提督馬路近思親園路段

波爾圖街

路氹連貫公路-輕軌地盤/石排灣圓形地

路環十月初五馬路、荔枝碗、民國馬路一帶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