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彰顯平台優勢】“澳門國際美食論壇”匯聚36創意城市代表分享經驗

世界各地創意城市代表出席昨(17日)舉行的“澳門國際美食論壇”

【旅遊局】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與全球同慶“可持續美食烹調日”

旅遊局舉行的“澳門國際美食論壇”(簡稱:論壇)圓滿結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城市群協調員暨美國聖安東尼奧主要聯絡人Colleen Swain認為論壇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來自世界各地29個“美食之都”的代表與內地其他範疇的7個創意城市代表以及多位餐飲業界翹楚參與共襄盛舉,分享經驗和見解,為旅遊業與餐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參考及借鑑;參與本次論壇的創意城市為歷年最多,再次彰顯澳門國際交流的平台優勢。

聯合國美食之都城市群協調員:論壇發揮建設性作用

“澳門國際美食論壇”於昨(17日) 舉行,逾250位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城市群協調員暨美國聖安東尼奧主要聯絡人Colleen Swain表示,主辦方成功聚集世界各地“美食之都”及其他創意城市代表參與論壇實在難得,不僅能聽取各領域的專家在特定主題上的獨特見解,不同城市的代表更分享經驗和美食範疇的發展,認為論壇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

識食・樂活主旨演講 美食與大健康

論壇以 “識食・樂活” (Holistic Gastronomy: Eat well, live well)為主題設兩場專題環節。環節1“探索澳門的美食與大健康的展望”、 環節2“美食推動商業與旅遊業的韌性發展”,兩位主旨演講嘉賓Leela餐廳主廚及創辦人Manav Tuli及橫琴康養園區臻林共同創辦人李佳鳴以不同角度分享美食及大健康的平衡點。

Manav Tuli在環節1表示,印度整體的美食與健康的概念可追溯至數千年前,在傳統印度文化的兩大支柱 -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醫學的實踐)和印度教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續稱,阿育吠陀的指導原則是所有實踐者都應該過長壽且健康的生活並詳細分析如何預防疾病,這門印度傳統醫學認為,人類可以通過健康飲食保護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李佳鳴在環節2分享時指出,眾多歷史觀點均提及“食物即藥”的理念。其中,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提出“讓食物成為你的良藥”的名言。古希臘人在餐食中使用特定的草藥來促進健康,而傳統中醫學則根據食物的能量特性平衡身體的“氣”。她又引述,有分析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康養旅遊市場將達到1.3萬億美元。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亦有不斷上升的趨勢,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希望從食物中獲得健康的益處。她認為,美食與健康需要融合在一起,很多目的地為喜歡康養旅遊的人士提供獨特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往往與當地的文化、自然資源和食物等息息相關。

專題環節激發多維度思考

旅遊局邀請了來自港澳的餐飲業嘉賓及澳門各綜合度假休閒企業代表合共12位嘉賓,分別參與“探索澳門的美食與大健康的展望”及“美食推動商業與旅遊業的韌性發展”兩個專題環節,各嘉賓在自己的崗位及領域上發表真知灼見和寶貴經驗,為旅遊業與餐飲業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亦為澳門推進“旅遊+美食”跨界融合發展的借鑑。

創意城市網絡成員交流會 分享成功經驗

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局長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澳門特區主要聯絡人文綺華主持創意城市網絡成員交流會,約有60位來自世界各地“美食之都”的代表及內地其他範疇的創意城市的代表出席,其中14個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城市代表於會上分享推動創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

致力推動澳門美食之都發展

澳門自成為“美食之都”至今,在配合《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倡議下,相繼推出多項“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相關項目,取得正面迴響,其中包括旅遊局分別於2016年、2018年及2019年舉辦的“澳門國際美食論壇”,為澳門與各地城市提供國際交流平台,有利推動澳門 “美食之都”發展。

與全球同慶可持續美食烹調日

旅遊局首辦的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於6月14至23日在澳門漁人碼頭舉行,期間適逢6月18日“可持續美食烹調日”,大家可透過嘉年華的環球美食及各“美食之都”獨有美食文化,與全球同慶可持續美食烹調日

最大型國際美食文化活動印證實力 擦亮金名片

旅遊局歷年最大型的國際美食文化活動—“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三大亮點活動“國際美食大道”、“美食之都廚藝展示”及“澳門國際美食論壇”再次印證澳門在舉辦盛事活動的綜合實力,彰顯澳門國際交流的平台優勢,鞏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助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

“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更多精彩內容及最新資訊,歡迎瀏覽專頁:

https://www.macaotourism.gov.mo/zh-hant/article/events/gastronomy-fest-2024。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