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日前因暴雨引致澳門半島及離島多個地方出現水浸,政府跨部門今日(5月10日)與氹仔社團代表座談,說明各部門在事件中的應急措施及通報機制,並聽取社團代表的意見,以利完善在離島低窪處增設水位監測站的網絡建設,及有助檢討後續的部署,應對颱風季節的到來。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土地工務運輸局副局長劉振滄、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運輸基建辦公室副主任李安德今日上午出席在氹仔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座談會,與氹仔社團代表交換意見。 會上,氣象局首先說明了5月8日傍晚出現的暴雨特點及各自動氣象站收集到的數據分析。是次暴雨主要出現在下午6時至9時,澳門與氹仔普遍錄得110至170毫米雨量記錄,路環則錄得80毫米左右的雨量;降雨高度集中在下午8時,澳門整個地區單一小時的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上,可見雨勢強勁,且瞬時降雨強度大。而考慮到現時的水位監測站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隨著離島日益發展,政府認為有必要加強離島的監測網絡建設,氣象局為此將盡快重新規劃現有的監測網絡,在路氹低窪地區增設更多水位監測站。 工務局表示,因應日前的暴雨,局方已即時啟動緊急應變機制,並派員到高士德大馬路及氹仔東亞運大馬路現場了解水浸情況。其中,自高士德大馬路完成下水道重整工程後,局方一直有密切跟進,過去多次出現大雨時,都可見該工程有效改善了該區的水浸情況。日前的暴雨雖令高士德區出現短暫水浸,但當雨勢稍為紓緩後,積水已迅速流走;此外,根據氣象局在相關區份的水位監測站數據亦顯示,高士德下水道重整工程有效發揮作用。為進一步提升高士德及周邊區份的排水能力,政府將在筷子基興建泵房,冀逐步改善整區的下水道管網。至於現正施工的東亞運大馬路下水道工程,為確保工程期間能保持原有下水道的正常排水,局方之前已要求承建商須配備抽水泵輔助抽水,當日也在現場要求承建商再增加抽水泵加快抽水。政府多年來積極有序地優化本澳的下水道管網,未來將持續對本澳尤其低窪地區進行下水道整治工程。 對於氹仔區因暴雨出現水浸情況,運建辦非常關注,指出水浸非單一問題所致,又表示:隨著氹仔區的都市化發展,增加了降雨時的地面徑流,加上柯維納馬路又屬於低窪地方,因此政府現已在該區展開了新的渠網工程,藉以改善區內下水道的排放能力。其中,在柯維納馬路開展中的交通樞紐工程包括建設新的渠網,新渠網工程與現有的下水道並沒有衝突,施工期間亦沒有切斷或封閉現有渠網。而在暴雨期間,運建辦已聯同施工及監理單位共同巡查各地盤的情況,又在出現水浸的地方加設水泵設備協助清理。 暴雨過後,運建辦也再次與承建及監理單位巡查各地盤狀況,並督促各路段施工單位必須加強工地環境的管理工作,勤加檢查及清理地盤內部、周邊街道的沙井及排水口,亦增設抽排水設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會加快新渠網的建設工作,爭取盡快接通新的下水道,以提升區內的排水能力;也會加強與部門之間的通報及協調工作,共同應對雨季來臨。 另一方面,交通事務局表示,收到暴雨通報後已即時啟用應對機制。為做好應對惡劣天氣下的相關工作,防患未然,局方將在現行訊息發佈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交通控制及訊息中心功能。一方面與警方持續保持溝通協作,另一方面加強與屬下管轄單位,包括公共停車場、巴士站場等管理公司聯繫,進一步強化內部通報情況,並結合道路監察視頻系統,收集各種交通狀況,透過道路 LED 顯示屏、網站的特別信息 (APPS) 、手機應用程式 (APPS) 的推送服務,以及電台、電視台,盡快向公眾發佈最新的交通狀況。 民政總署總結工作時則提到,在接收氣象局通知即將出現暴雨天氣後,已即時派出緊急應變清渠小組和泵房機電小組人員監察各區渠道及泵房設施運作情況。受強降雨集中在短時間內出現的因素影響,大量雨水難以瞬間排放,致令低窪地區出現水浸,而當晚在雨勢紓緩後,大部份地區的積水迅速排走,可見渠道及泵房運作正常。 就氹仔柯維納馬路的水浸情況,可能受多種因素造成,民署會聯同相關部門查找原因,密切跟進。政府日後將持續改善渠道設施,加強於強降雨時的排水效率,減少路面積水,減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