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本澳近期沙門氏菌感染病例明顯增多 衛生局呼籲居民注意防範


衛生局表示,近期錄得沙門氏菌感染病例明顯增多,呼籲居民提高警惕,尤其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雞蛋/雞蛋製品。

根據衛生局強制申報疾病監測資料,自8月19日至10月4日共錄得86例沙門氏菌感染病例,較去年同期的41例增加超過1倍;近期平均每周12例,其中最多1周16例,超過預警線水平。病例以散發性居多,主要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胃腸炎病例增多所致。另外,自8月19日至10月4日共錄得3宗食源性集體胃腸炎事件,涉及22名病例,較去年同期1宗增加。病原體主要為腸炎沙門氏菌,涉及食用受污染、生或未徹底煮熟的雞蛋/雞蛋製品所致,衛生局已按機制將食源性集體胃腸炎事件通知相關監管部門。

沙門氏菌感染是指由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腸炎,主要包括腸炎沙門氏菌及鼠沙門氏菌。沙門氏菌至今共發現超過2,000種血清型,其中少於100種造成人類感染;疾病全年均可發生,但較多發生於在7至10月份,與氣候溫暖有關,各年齡人士均易感染,常見於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傳播途徑包括食用或飲用被動物或人類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如生或未煮熟的雞蛋/雞蛋製品、牛奶/牛奶製品、肉類/肉類製品等;亦可通過糞口途徑出現人際傳播。沙門氏菌感染的潛伏期為6至72小時,通常為12至36小時;傳染期通常為數天到數周,少見可長達數月。病徴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包括噁心、嘔吐、腹瀉,伴發熱及腹部絞痛等症狀,病程一般4至7天。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通常較嚴重,可因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需由醫生處方抗生素治療。

衛生局提醒居民,為減少沙門氏菌感染,應注意個人、環境和食物衛生,以及採取以下措施:

  • 居民在處理食物時應注意良好衛生操作守則,應確保食材和食物儲存、製作過程的安全,生和熟的食物應分開處理;
  • 食物應徹底煮熟後才進食,尤其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雞蛋/雞蛋製品;
  • 煮熟的食物應存放在適當溫度下,經存放的食物進食前應徹底翻熱才可食用;
  •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烹調食物前或餐前、如廁後應徹底清潔雙手;
  • 如有嘔吐、腹瀉等病徵,應及時就診,並避免處理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