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研究》第六十七期經已面世


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並編輯的《澳門研究》第六十七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研究》以"研究澳門,服務社會"為宗旨,透過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是推動和深化"澳門學"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關注。 該期選編有關本澳的社會民生、經濟財政、歷史文化與澳門學研究等範疇的文章共26篇,內容緊貼學術前沿,可讀性高。適逢澳門同善堂創建120周年,該期特設欄目選錄"紀念同善堂創建120周年學術座談會"論文7篇,從不同視角探尋同善堂的發展歷程與社會影響;其中金國平的《葡人眼中的同善堂》列舉了澳葡政府統治時期葡人社會對同善堂觀感的史料,以及其在過去特殊社會環境下所承擔的社會義務;梁佳俊的《宣講聖諭與分送善書──早期澳門同善堂的教化活動》總結同善堂在清末的教化活動,對如何建立華人社群的社會秩序進行深入考察;游子安的《粵港澳視野中的同善堂》、張中鵬的《同善堂章程的內容及其特色》及趙殿紅的《敬明其德壽考維祺──崔德祺與澳門同善堂》,豐富了粵港澳善堂及慈善事業發展的研究資料。學術前沿欄目有劉毅的《亞洲國家的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文中對戰後亞洲國家的人口問題和政策進行了梳理、總結、比較和評價,對相關地區處理人口問題具有借鑒意義。青年園地欄目則有黃必紅、許仁杏的《澳門社會保障基金未來財務狀況的動態精算分析》和劉景松的《束髮披剃兩精彩:現代視野中的李叔同》。 在澳門學的研究方面,本期收錄有關文章11篇。其中婁勝華的《全球史觀與澳門治理史研究》、張小勁的《在新的視野和框架下認知和考量澳門問題研究》、萬明的《關於澳門歷史研究的新思考》三篇文章分別對澳門學研究放諸全新的視野審視,豐富了研究手段和方法;朱壽桐的《漢語文學的城邦文化形態──論東方城邦澳門及其文學》說明澳門文學作為東方城邦文學的佐證功能和重要性;楊開荊的《國際視野下的澳門學文獻遺產的重要性》倡設"澳門文獻研究",有助推動澳門學的發展。其他精彩文章包括卡洛斯‧皮特拉撰、曾金蓮譯的《澳門土生葡人的身份認同》;利亞姆‧布洛基撰、陳玉芳譯的《隱匿的澳門史料:耶穌會年報》;高華士撰、李慶譯的《17-18世紀澳門耶穌會在中歐書籍流通中的角色》;陳文源的《近代澳門城市街道管理的制度與措施》與葉農的《澳門學著作提要(十)》。陳子夏、楊大衛、張坤、曾金蓮、陳震宇分別撰文綜述近期的學術動態。 第六十七期《澳門研究》定價澳門幣八十元,本澳各大書店及香港均有代售。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