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開幕 共探互聯互通發展新格局

嘉賓合照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由國家文物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作為指導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並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作為合作單位,以及由美高梅支持的“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今日(10月31日)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融通與共享”,邀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代表、海內外文化遺產範疇的專家學者等發表專題研究成果和演講。

開幕儀式於上午9時30分舉行,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白冰、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參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龍家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馮小峰主禮。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於開幕儀式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以來,大灣區各城市在文化遺產領域的協同與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藉着是次論壇,共同研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關聯與價值、活化利用、科技應用等重要議題,對於推進大灣區文化遺產資源的盤活交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將人文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推向新高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致辭表示,交流和共享大灣區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今屆論壇上,粵港澳三地合作又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啓動三地攜手籌劃的首條“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透過與教育相關的歷史建築,能夠凸顯三地在歷史及發展上的緊密聯繫,這種關聯從未中斷,延續至今。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龍家有致辭表示,展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界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完善合作機制,共享資源,合力推進大灣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及學者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關聯與價值”“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理念與實踐”“科技考古的應用與新發現”,以及“革命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等專題進行演講,內容包括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館員燕海鳴就專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以大運河為例”,介紹文研院開展活化利用實踐的心得經驗,並總結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理念的思考;文化局代副局長蔡健龍分享“澳門社區活化項目計劃發展前沿”,探討如何讓文化遺産彰顯其文化價值及發揮社會影響力,在社區活化項目的理論與實踐上提供新路徑;香港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許焯權則就“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遺産—香港的故事”為題,以案例形式闡述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演變發展,探討各項目在達致計劃目標方面的優缺點。論壇藉由不同議題、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拓寬彼此視野,促進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創新發展。

參與論壇的還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羅灝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副秘書長林雅雯,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代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代表,大灣區九市文化部門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等各界人士,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及國家文物局其他代表以線上形式參與是次論壇。

論壇同場進行了“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專題網頁啟動儀式。“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是大灣區首條跨地域的文物主題遊徑,網頁架設於“粵港澳文旅資訊網”內,首條遊徑路線以教育類歷史建築為主題,包含粵港澳三地共99處與教育相關的歷史建築,為公眾瞭解粵港澳三地一脈相承的文化遺產體系建立了網上平台。未來,三地將繼續依托遊徑平台,共同打造更多具區域特色的文物主題遊徑路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協同發展。

“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明天(11月1日)繼續於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現場設有中、葡、英文即時傳譯,歡迎有興趣的市民蒞臨現場參與,市民也可透過專題網頁線上同步直播方式參與。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6529 0855。更多資訊請留意論壇專題網頁、Facebook專頁“IC Art 藝文棧”及微信公眾號“澳門文化局IC”。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