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湖畔大廈周邊路網今通車


隨著湖畔大廈居民陸續遷入,政府強化周邊的道路工程亦已竣工,湖畔大廈周邊三條臨時道路於今天(2月2日)全面貫通。包括兩條行車路;分別是連接孫逸仙博士圓形地與湖畔大廈的1號線;與1號線相連通往徐日昇寅公馬路的3號線。新路可分流車輛,紓緩美副將馬路和亞利雅架圓形地的交通壓力,為往返孫逸仙博士圓形地、湖畔大廈、海灣花園和聖公會中學一帶提供分流道路;此外,新建臨時行人道路(2號線)和周邊的行人配套設施,亦照顧到選擇步行居民的需要。 三線連接疏導人流車流
配合氹仔湖畔大廈居民陸續遷入後,區內的交通流量隨之而增加,故政府相繼規劃周邊的配套措施,並收回多幅被霸佔的政府土地,順利啟動了一系列強化周邊道路的工程。首先於2012年2月竣工全長300米的1號線為雙向雙線行車的臨時道路,在湖畔大廈尙未落成以及周邊路線尙在施工階段,政府已將1號線局部通車,以方便市民。現時與2號線和3號線連接後,1號線能進一步發揮其分流疏導交通的功能。 駕駛者在孫逸仙博士圓形地進入1號線後可直往湖畔大廈出美副將馬路,又可左轉經3號線往徐日昇寅公馬路,即海灣花園和聖公會中學一帶;而美副將馬路的車輛可經湛江街經1號線往孫逸仙博士圓形地或右轉入3號線。3號線全長約350米,為雙線單向行車道路。而基於現場環境所限,孫逸仙博士圓形與3號線之間的一段1號線禁止車長超過五米之車輛行駛。 建造道路美化環境
為照顧行人的需要,除上述1號和3號兩條臨時路附設行人設施外,還新建臨時行人道路,即2號線,選擇步行的居民可便捷地利用周邊的行人配套設施往返湖畔大廈、孫逸仙博士圓形地、亞利雅架圓形地和聖公會中學一帶。臨時行人道(2號線)全長140米,並設有雨棚。 此外,臨時道路周邊亦設有輕型汽車泊位及電單車停泊區,其中2號臨時路旁設有38個咪錶汽車泊位及140米長的電單車停泊區; 3號臨時路旁則設有60個咪錶汽車泊位及100米長的電單車停泊區,作為區內泊車空間的補充。 三項道路建造工程還包括重鋪行人路面、安裝金屬圍欄,並建造雨水下水道,有助緩和原屬低窪地區內的水浸和環境衛生等問題;此外,為美化區內環境,道路兩旁建造花圃和長椅,增加區內居民的休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