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2011/2012年度總結即日起可於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下載,文件總結了《政策》推行以來的工作執行情況,首階段政府以「重整公交、集中精力保障出行」為目標,積極優先重整公交系統及相關改善措施,重點通過行人步行空間的改善及其他配套措施,設法保障居民通勤及出行的便利性及舒適性,同時配合輕軌一期施工作好相關準備及安排。 直至2012年已開展及推進54項行動措施
特區政府於2011年向外公佈了《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以「重整公交、集中精力保障出行」為近期的階段性目標。自政策公佈及落實執行以來,特區政府按照文本內所訂定的"完善公共交通"、"合理管理私人車輛"、"創造舒適慢行環境"及"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教育"四個行動計劃,至今已開展及推進共54項年限性及持續性的行動措施。其中於2011年推行新巴士服務營運模式,積極推進各項改善巴士服務的工作,包括優化巴士路線、營運班表、改善車內環境與候車設施、研究設置公交快速通道及增設快速巴士路線等,在乘車人次及出車班次等「量」方面得到提升,但政府仍需朝向以「量」及「質」的提升為整體目標,繼續完善巴士服務。此外,政府亦檢討了的士數量及新增200個八年期的士執照,期望透過增量而展開改善的士服務的首階段工作。 《政策》以"公交優先"為核心,同時亦把合理管理私人車輛作為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中重要的行動計劃,冀透過經濟、技術、法制的手段,結合公共交通的完善及步行環境的優化等,達到2020年將車輛年增長率控制在4%以下的目標。在控制私人車輛增長這層面上,按照交通事務局開展的車輛購買和使用的相關研究和調查反映,雖然合理控制車輛增長和使用的大方向得到本澳社會認同,但針對具體措施的落實以及實行的時間與居民的理念有一定落差,故此,在考慮居民訴求的前題下,政府以務實態度,優先處理合理管理私人車輛工作中居民較關注的議題,期後再進行有關調整稅費等經濟性質為主的工作,包括出台了《進口新汽車應遵守的尾氣排放標準的規定》,並就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的建議進行了公開諮詢;實施了環保車輛稅費優惠措施;就完善車輛檢測制度及縮短驗車年期提出建議;針對車用燃料方面進行立法工作;協調酒店及娛樂場企業及其轄下機構,就其客運車輛行走路綫、上落客站點、班次密度、用車數目等問題進行梳理;同時研究以試點方式,於繁忙地區引入以提高泊車位周轉率和流動性、促進泊車路外化、滿足短時間停泊需要為目的之新收費咪錶泊車位。 直至2012年,政府先後開放了氹仔中央公園停車場、氹仔客運碼頭停車場、湖畔大廈停車場及筷子基望賢樓停車場等,合共提供近6千個輕型汽車及電單車泊位。在2012年基礎上,亦已規劃在青洲、筷子基、台山、望廈、下環、新口岸、媽閣、氹仔和路環的公共房屋、社會設施及交通樞紐項目設置公共停車場,以便公眾停泊;此外,為理順電單車的停泊秩序,政府已逐步於本澳繁忙地區如中區、高士德及雅廉訪等設置電單車泊車收費咪錶。 因應社會變化適時調整政策措施
在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教育方面,為朝向構建以輕軌為主幹的公交體系的目標推進,政府集中加快啓動輕軌一期工程、建設交通樞紐、並落實輕軌施工期間交通安排等工作,至2012年,約9.3公里的輕軌一期氹仔段高架橋及車站已全面施工,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建造工程亦已動工。同時,配合路氹城區、橫琴校區與新城填海區的開發建設,逐步建設相關的道路交通主幹網絡;透過完善口岸公交轉乘環境、推動軌道交通網接軌、落實跨界基建相應交通安排、推動灣仔與媽閣河底行人隧道建設,以逐步實現迅速便捷的跨境交通;在宣教工作上則主力透過加強學校交通教育,及運用多元交通安全宣導工具等行動,深化宣導交通安全教育。 在創造人性化悠閒慢行交通環境方面,政府除開展行人路面整治、調整人行橫道位置、增設交通輔助設施等持續性的工作外,還開展包括建造行人天橋或隧道、增設升降機等多項較大型工程,藉以構建安全、舒適及無障礙的步行網絡,同時優先透過對口岸、公共運輸場站、學校、醫院及主要公園周邊行人空間優化、提升弱勢用路人士出行安全。政府並依循「新城、舊區、歷史核心」三個層圈的空間特性,建構因地制宜的分區交通策略,透過跨部門的協作,持續推進各項規劃研究工作。 2012年為《政策》首個階段性的規劃年限,按照《政策》內容,政府會透過每年監察、五年檢討的機制,因應社會發展及變化,合理及適時地對已訂定的政策措施,作出有利於改善本澳整體陸路交通運作的優化或調整。為方便公眾瞭解《政策》之執行情況,交通事務局制作《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2011/2012年度總結,市民即日起可於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