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今(12)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因應內地供澳原水價格和各項供水成本上升,政府未來會考慮對現行水價機制中各類別用戶的價格分別進行調整,以反映水資源的真實價值,進一步加強水價機制推動節約用水的實效。
黃穗文表示,根據《粵澳供水協議》,內地供澳原水的價格以每三年作為一個調整週期,而2014至2016年將是新的原水水價調整週期。粵澳雙方一直就原水價格的調整進行協商,在參考了內地的消費物價指數、供水電費的升幅等指標後,雙方同意2014至2016的原水價格,由現時的每立方米人民幣2.07元調升至2.29元,升幅為10.6%。
分類和階梯相結合的自來水價格機制於2011年實施後,全澳用戶的水價均由政府釐定,因此近年原水價格和供水成本雖然不斷調升,但升幅並沒反映在用戶的水費上。預計2013年全澳用水總量約為7800萬立方米,特區政府對全澳用戶的用水補貼金額約為澳門幣1億1千萬元。
黃穗文指出,政府早前委托澳門大學進行自來水價格機制成效追踪調查的結果顯示,社會各界普遍認同水價機制"分類收費"和"多用者付更多"的政策原則,並認為水價機制有助推動節水。為了反映水資源的真實價值,加強水價機制的經濟槓桿作用,局方傾向對水價機制中各類別用戶的價格分別進行調整,包括減少特種用水戶的用水補貼、將現行家居用水三層階梯之間的價格差距拉大等,以進一步加強水價機制推動節約用水的實效。
關於水價機制中各類別用戶價格的調整因素方面,黃穗文表示,特種用水戶的水價調整幅度主要會參考原水水價的調整幅度;而家居用水方面由於主要是生活所需,因此調整的幅度除了參考原水價的情況外,還會考慮通漲、市民的承受能力等其它因素,並預計於明年上半年確定具體的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