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第四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閉幕


由澳門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及香港《明報月刋》合辦的"第四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2013年11月29日閉幕。共邀得逾50位全球華文界著名作家、學者齊聚澳門,共同圍繞是次研討會"文化生態之旅"的主題展開探討。研討會總召集人潘耀明表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研討會,是次參加的專家學者人數為歷屆之冠,收到了包括來自海內外、北美、歐洲、港澳的學者共70多篇論文,學術見解紛呈。旅遊文學創作在西方世界非常蓬勃,可是在華文文學世界,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華文逐漸覆蓋全球的時候,對旅遊文學的推廣,有迫切的需要和深廣的意義。他稱澳門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部厚重的書,所以將是次會議的壓軸戲就放在澳門。
總結會議及閉幕式於29日下午五時在澳門世貿中心五樓蓮花廳舉行,是次研討會的與會嘉賓陣容鼎盛,邀請到多位文學界翹楚共聚一堂,包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第四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召集人潘耀明,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著名台灣作家張曉風、台灣擅寫兩性文學的李昂,著名內地作家舒婷,著名漢學家、瑞典皇家人文學院院士、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學院院長羅多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吳宏一,意大利羅馬大學孔子學院理事費琳,上海同濟大學中文系、同濟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喻大翔等多位學者出席並主禮閉幕式,並與本澳的多位研究學者、作家一同分享旅遊文學的心得感受。
吳志良致辭時表示,澳門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歷代有不少文人騷客到澳門,寫下許多優美的篇章,包括屈大均、鄭觀應、梁啟超、康有為、賈梅士、利瑪竇等從天南海北來的人士抵達澳門,其詩文塑造了與眾不同的人文環境,造就了澳門今天的文化形象。澳門雖小,卻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重視文化投入,不少社團亦積極推動文學發展,培養了一批有潛質的作家,如今在僅30平方公里、60萬人口的澳門就有100多位作家。最近澳門基金會和作家出版社合作出版文學叢書,促進本澳文學界不斷成長。他希望五年後能出一套百卷的叢書,也希望在座的學者靜下來感受澳門的小城韻味,有機會為澳門的歷史、現狀描繪幾筆,為澳門文學增添色彩,令這城市更加發光發熱。
余秋雨分享了他與澳門的情緣,他稱澳門是中西方文學非常重要的中轉站,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旅行者,如司馬遷、李白、玄奘、利瑪竇、馬可 ‧ 波羅等人在澳門開展的旅遊,改變人類歷史和命運,意義非凡。"尋找偉大的腳步"是全世界人的追求,旅遊不應只注重遊山玩水,居住旅遊、推動文明發展的旅遊,可激發人對環境的興趣及滿足心靈,較純玩樂的旅遊感悟更深。現時交通方便、攝影技術發達,旅遊文學正面臨重大轉折,旅遊文學要面對轉變,更多地指引旅遊者如何發掘樂趣,提高旅遊品質。同時呼籲要重視自然環境,保護自然。 張曉風朗讀一篇近期創作的散文來分享旅遊文學的內涵,她認為旅遊要結合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多親近大自然,才能真正體會當中的樂趣;亦要尊重土地和人文,多與當地的居民交流和接觸,而不是只著重玩樂,或會對人生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隨後,吳宏一、舒婷、李昂、羅多弼、費琳等學者暢談旅遊文學,共同以"文化生態之旅"的新視角,以實踐經驗來詮釋旅遊文學的定義和內涵,並對當代旅遊文學的發展動向、如何與世界接軌與融合提出了嶄新的詮釋和見解,會場氣氛熱烈。
喻大翔進行會議總結發言時分析了多位作家、學者的論文,歸納出本屆會議參與者中既有旅遊文學的實踐者和創作者,也有旅遊文學的研究者和鼓吹者,提交的論文既有創作經驗談,也有旅遊文學的理論探討。這次會議的學術成果成功把文化生態和旅遊的概念擴大,把更多文學作品的旅遊因素納入討論範圍,挖掘遊記深厚的歷史意義。他並指出好的旅遊文學,不僅僅是寫出了充滿詩意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從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學。
潘耀明致辭時回顧研討會的成長歷程,八年來舉辦至今,本屆規模之盛大、發表的論文、參加之人數皆為歷年之最,除了有賴於世界各地學者與媒體的支持與協助,也象徵華文旅遊文學發展之蓬勃生機。同時他感謝澳門基金會同仁付出的辛苦努力,使得是次研討會成功召開。下屆研討會已進入第五屆,期望能進一步推動華文旅遊文學的發展。
研討會結束後,主辦單位於30日安排了一眾與會嘉賓前往澳門歷史城區、路氹城區參觀和採風,通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澳門的文化生態與小城情懷,並於12月1日賦歸,為本屆研討會劃上圓滿的句號。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