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新增八個水位監測站爭取年底或明年初竣工


隨着本澳城市急速發展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政府正透過短、中及長期措施對本澳渠網進行優化和整治,加強本澳下水道的排放能力,同時強化本澳水浸預報機制,減低暴雨等自然禍害引致的水浸對居民造成的影響,新增的八個水位監測站爭取今年底或明年初竣工。 土地工務運輸局基礎建設廳廳長郭子昌、水力暨環境衛生處處長余穎麟、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候暨大氣環境中心主任梁永權、運輸基建辦公室代表劉嘉龍 等今天(20日)下午向傳媒介紹新增水位監測站及氹仔下水道整治工程進度。 水位監測站將增至十七個 為了更有效地對水浸進行監測,政府認為有需要擴大現有水位監測系統的覆蓋範圍,在現有九個監測點基礎上,正在本澳不同地點加設共八個陸地水位監測站,以便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強化所發佈的暴雨及水浸訊息內容。八個新增站點中,三個站點在澳門半島,分別是:下環街浸會學校前、十月初五街康公廟前地及台山中街與花地瑪教會街交界;四個在氹仔的站點,分別是:柯維納馬路與廣東大馬路交界、沙維斯街與布拉格街交界、飛能便度街益隆炮竹廠側行人道及鄰近松樹尾車輛停泊區;一個在路環石排灣馬路與路氹連貫公路交界,八個地點的土建工程已相繼於上月陸續展開,爭取年底至明年初竣工,待添置儀器後便可運作。 配合氣象局對氣象資料監測的需求,新站點除安裝水浸監測儀器外,亦會加裝氣象監測設備以及網絡攝影機,以進一步監測水浸及氣象情況,同時,在大潭山的氣象局辦公大樓新建一個監測數據接收中心用作接收新站點的數據,包括水位、氣象資料、街道圖像、電源狀況及站內溫度等,以便相關部門在收到即時數據後能作好部署。 分階段整治氹仔渠網 針對氹仔區的下水道整治,較緊急的工程已陸續完工。包括:體育路下水道工程;而柯維納馬路至東亞運大馬路一帶的下水道工程主要兩部份,由運輸基建辦公室負責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工程範圍內的一段,土地工務運輸局負責下游東亞運大馬路一段,經過兩個部門的協作,柯維納馬路賽馬會一側至東亞運大馬路已完成渠網鋪設,並已接駁。新下水道總長超過一公里,主渠直徑約一點五米至一點八米,較現有主渠為寬,進一步提升區內下水道的排放能力,減低暴雨對區內的影響。運輸基建辦公室正加緊進行靠近名門世家一側的柯維納馬路的下水道工程,爭取下個月內完成。 為進一步改善氹仔西南區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土地工務運輸局計劃分流小潭山的雨水,將盧廉若馬路收集到的部份雨水改道,分流至東亞運街新建的雨水下水道,直接排出海,減輕氹仔柯維納馬路排水渠的負荷,因此,局方明年將分階段整治盧廉若馬路和盧伯德圓形地的下水道。此外,隨着區內居住人口的增加,氹仔廣東大馬路現有污水下水道已接近飽和,土地工務運輸局計劃對有關道路的下水道進行擴容,以配合未來的城市發展需要。 新增八個水位監測站
(* 請參閱附件!) 現有九個水位監測站
(* 請參閱附件!)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