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二○一四年的施政重點(第一部分)


特區政府二○一四年的施政重點——
增強綜合實力,促進持續發展
主席,各位議員: 以下請讓我向大家介紹二○一四年的施政重點。
"以人為本"是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我們堅持立足當下,謀劃長遠,與廣大居民同舟共濟,建設幸福的家園。 一、加快建設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民生工程 建設施政長效機制是長期而又繁重的任務。我們要腳踏實地、排難克困,認真協調短、中、長期計劃之間的關係,努力發揮長效機制的效益,不斷優化民生福利工程。 (一)加大資源投入,強化制度建設
特區政府在全力建設教育、社會保障系統、醫療衛生及住屋保障四大民生長效機制的同時,致力提供資源、平台和機會,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以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迫切需求,適應特區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構建本地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特區政府以"人才建澳"作為基本的理念。把全面落實教育發展作為人才培養重要的途徑,將培養經濟社會進步所需的本地人才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政府努力構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聯動,短、中、長期政策和資源配套,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與精英培養互補的人才培養社會系統。
我們深刻理解,知識成就夢想,科技創造力量,人才則是社會進步的牽引力。政府推動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目的在於,為推進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創設優良的條件,為緩解經濟社會急速發展的需求,加快人才的支持和儲備,及早謀劃人才培養的戰略部署,以達致澳門居民素質的全面提升,"一國兩制"得以薪火相傳。
在制度建設方面,除加大力度完善教育領域相關法律法規之外,將逐步建立人才培養的各項制度,促進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構建。
建立人才培養工作的統籌規劃制度:考慮成立直屬行政長官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科學規劃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
完善人才資料庫,建立人才評價制度:區分各類人才的特點,明確不同層次和類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有效選拔人才和最佳使用人才提供依據。
加快落實專業認證、職業技能測試的制度建設:目前,《建築及城市規劃範疇內的認可、登記、註冊和執業資格法律制度》、《建造業職安卡制度》已提交立法會審議。明年,政府將繼續推動社會工作、物業管理、旅遊等行業的專業人員認證制度,拓寬各行業專業人士的發展空間。
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制度:在實踐中發現、評價、篩選和使用人才,尤其是加強青年的培養,將培養青年人才制度化,為本澳優秀青年成長提供傾斜政策,讓人才可透過相關的制度和途徑獲得為社會貢獻才智的機會。
將進一步優化激勵和獎勵制度:對本地人才培養效益顯著的機構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以及有貢獻的各類專業或技能人才加大獎勵力度,促進人才競爭發展。 在措施和資源投入方面,政府將增大資源投放,適度提高人才培養的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保障本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實現。為此,政府將研究採取以下措施:
在完善現有的資助深造、實習計劃和專項進修計劃的基礎上,研究啟動"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與"應用人才促進計劃"。
"精英培養計劃":從社會各領域中,以優中選優的方式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通過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公共機構和先進企業合作交流的方式,派送他們出外學習、進修和實習等,幫助和促進本地精英人才的歷練成長,為澳門現今和未來發展培養並儲備高端人才。
"專才激勵計劃":對各專業領域中具有良好基礎或工作成績的專業人才給予幫助和支持,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意願和需要實現進修、深造或歷練,從而得到更快成長,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對澳門現實發展急切需要的各類應用性人才,尤其是經濟適度多元所需的產業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大培養和培訓力度,從而滿足特區當下快速和多元發展的實際需要。
提高大型企業中管理人員的本地僱員比例:政府將進一步推動大型企業,尤其是博彩企業提高本地僱員在各層次管理人員的比例,大力協助相關企業的基層員工提升自身價值,在學習中成才,在實踐中向上流動。
"吸引人才回流":建立與在外留學或創業的本澳人才聯繫機制,研究提供特殊待遇,吸引他們回澳服務和發展。 培養社會和公共服務人才:政府將加大資源投入,大力支持社會團體,尤其是青年團體舉辦各類活動。着力增強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意識,加強鍛鍊和培養特區建設所需的各類人才。
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構建是複雜、巨大的工程,不但需要按現實情況,調整制度安排,重視資源投入的合理配置,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促使目標的達成。 四大民生長效機制
在教育方面,以制度和資源的有力支撐,築起連接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持續進修、終身學習等領域的全民教育網絡。保障居民完成非高等教育,並提供修讀高等教育或以上課程的機會,幫助居民增強競爭實力,逐步向上流動。落實"教育興澳"的施政理念,實現居民素質全面提高。
為強化持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社會效益,配合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策略,政府計劃在路環石排灣籌建"職業教育實踐中心",設立高中職業技術教學及實踐場地,既可為開辦專業技能課程的機構作教學用途,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實習的教育基地。同時,設立"語言培訓中心",提升本澳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上兩個中心預計將於2016年投入運作。
明年,特區政府將增加對特殊教育的資助,減輕家長照顧子女的生活壓力,持續改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條件,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
政府加大力度推動高等教育全面進步,落實制度建設,加大資源投入。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的落成運作,為本地高教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動力。政府將抓緊規劃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藍圖,跟進相關法規的制定,推動高等教育走向新的階段。
特區政府除大幅增加獎勵成績優異學生的獎學金名額及金額外,還透過新建成的"大學生中心",為學生提供綜合服務平台。支持高等院校開展對外交流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增進人生閱歷。
在社會保障系統方面,包括供款式的社會保障制度、非供款式的社會援助和全民式的社會福利。特區政府力求通過短、中、長期政策的調節,資源配置的引導,令社會保障系統形成多層環節相互覆蓋、多種支柱合力支撐的安全網絡,以維護居民基本生活,協助居民提升自身競爭力,體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
政府將進行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公開諮詢,並於明年落實其立法工作,以推進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
"敬老護老"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特區政府關懷長者的晚年生活。今年已完成把敬老金與養老金合併的研究工作,正展開相關的制度安排,以便簡化程序。此外,明年將制定養老保障體系的政策框架,以及2016-2025年"長者服務發展十年行動計劃",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養老保障。為增強家庭及社區對長者的支援,政府在強化現有服務的同時,加快擴建和新建安老院舍,盡早開發相關的人力資源。
政府已落實執行在2013年向社保基金額外注資50億元,以及增加博彩毛收入中對社保基金的撥款比例,由60%調升至75%,並將於明年繼續額外注資50億元,其後將按計劃完成到2016年合共注資370億元。通過積極而又慎重地安排資源投入,既支持了社會保障基金多項福利津貼的給付和調升,也確保了社保制度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可持續運作。
目前,最低維生指數已調升至3,450元,明年1月將按相關機制作出調整。此外,在殘疾評估工作和殘疾津貼發放的同時,在完善康復設施,加強對殘障人士及其家長的家居支援和身心健康輔導的基礎上,開展制定康復服務十年規劃的政策框架,以促進康復服務的長遠發展。
政府重視社會服務的靈活援助措施與恒常機制的協調,積極與民間團體合作,共同拓寬社會服務的空間,強化相關領域專業及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水平。
在醫療衛生方面,特區政府努力建立規範、穩定、配套的制度,充分調配相關資源,在保障居民初級衛生保健的基礎上,優化專科診療效率和醫療服務素質,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為保障醫患雙方的權益,政府已完成草擬《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法律制度》法案,並已送交立法會審議。此外,政府成立了醫務委員會,並已正式投入運作。《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正努力實施,離島醫療綜合體已完成前期規劃,並開始進行土地處理工程;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大樓投入運作後,進一步改善了求診環境和醫療服務,並在急診大樓内開設24小時門診和長者服務專區。
認真協調公立醫療與私營機構的資源,進一步加強長者在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服務。公立醫院今年在內科設立了長者病區,成立老人科合作小組開展綜合性治療。此外,計劃於全澳衛生中心設立長者保健專區。在保障病人隱私的前提下,明年將在三間醫院及各衛生中心模擬全澳個人電子病歷系統,努力優化各個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轉機制,增加求診者的便利性。
特區政府除增建、擴建衛生中心之外,還因應大型公屋的落成,適當增加醫療服務設施;逐步延長衛生中心的服務時間,協調非牟利醫療機構提供夜診和假日醫療服務,以增加醫療服務的供應。
《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法律生效以來,社區控煙成效明顯,政府將依法加強娛樂場控煙的工作。此外,透過區域間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對各種傳染病的防控措施。
在住屋保障方面,進一步建設長效機制,在制度和資源協調的基礎上,促進公屋與私人房屋市場均衡發展,全力落實"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施政目標。
隨着萬九公屋相繼落成,新的社區逐步成型。政府正加緊公屋的配套建設,包括交通、醫療、教育和社區服務等設施,便利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澳門土地資源缺乏,特區政府定當兼顧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進行規劃,抓緊落實萬九後公屋的興建,持續增加公屋土地儲備,在新填海區合理預留居民住屋需要的用地,為住屋保障提供重要條件。政府已啓動28宗批地個案宣告失效的法律程序;積極探討"澳人澳地"新型房屋供應模式,將在明年完成有關的專項研究和開展公開諮詢。
為了應對長遠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將修訂《都市建築法律制度》、完善社會房屋制度及分層樓宇管理業務法律制度。進一步綜合分析本澳居民住屋需求與所需資源配置的狀況,合理安排中、長期住屋的計劃;加快私人住宅樓宇圖則審批,增加市場供應量,致力保障本澳居民的居住權。
(二)落實多元措施,關顧民生福祉
特區政府推出的各項惠民措施是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一年,特區政府將因應經濟環境變化對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充分運用公共資源,更全面扶助弱勢群體、敬老護幼、紓緩通脹對居民帶來的生活壓力,進一步實施短期靈活配套措施,加大力度分配經濟發展成果。
根據《公積金個人帳戶》法律的規定,每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都可獲政府在個人帳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並建議明年向每個合資格居民的個人公積金帳戶額外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以促進第二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
建議明年的現金分享計劃,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建議明年再次調升敬老金至7,000元。
特區政府繼續強化對弱勢家庭和社群的援助措施,建議明年繼續向有困難家庭發放經濟援助金,並對現有援助金受益家庭發放多一次的全數援助金。此外,將增加三類弱勢家庭特別生活津貼,並進一步調升特別補助金額,包括單親家庭子女學習、護理及殘疾的補助金額;調升三類弱勢家庭特別生活津貼的入息上限至最低維生指數的1.8倍,令更多家庭受惠。
政府將再擴闊短期食物補助計劃的服務面,包括延長援助期限,由8週延長至10週;調升入息上限,由最低維生指數的1.7倍調升至1.8倍;向首次領取援助金家庭提供一次性食物補助等,全面加強對低收入人士的扶助。
明年,將加強對殘疾人士的關顧,殘疾津貼的金額將分別再度由6,600元及13,200元調升至7,000元及14,000元。
繼續對符合資格的社屋住戶豁免全年租金,並繼續實施向列入社屋輪候範圍的家團發放住屋臨時補貼。
繼續實施全職低收入受僱人士補貼,對合資格居民每月補貼至4,700元。繼續整合和提高各類在職或職前技能培訓,協助居民增強就業競爭力。繼續推行"積極人生服務計劃"、"社區就業輔助計劃",以及加強轉介和探訪服務,切實幫助弱勢社群提升自立的能力。
繼續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醫療券,面額為600元;繼續實施住宅單位電費補貼,每一居住單位每月200元。
繼續加大對教育的資源投放。為減輕家長在書簿費方面的負擔,特別是中學教育階段,建議在2014/2015學年,適度調升"書簿津貼"金額,向每名中學生發放的金額由2,400元調升至2,800元,每名小學及幼兒教育階段學生的發放金額則分別維持為2,400元及2,000元。繼續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膳食津貼"和"學習用品津貼",建議金額分別由2,600元調升至3,000元,以及由1,700元及2,200元調升至2,000元及2,500元。
此外,對在本澳及外地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本澳學生發放學習用品津貼,金額為3,000元,鼓勵學生多閱讀、勤學習。
首階段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普遍受到社會歡迎。為繼續鼓勵居民持續學習、增長知識、提升技能,明年,政府將在優化計劃的基礎上,推出第二階段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向年滿15歲的本澳居民提供為期三年的進修資助,每人上限由5,000元調升至6,000元。 實施上述經濟補貼和成果分享,特區政府將支出約113.13億元。
在新的一年,將繼續實施的稅費減免措施包括:
從明年起,所得補充稅可課稅的年收益豁免額將由200,000元調升至300,000元,以減輕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減收全體就業居民職業稅的30%,免稅額為144,000元;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及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各酒樓、餐廳免納旅遊稅;澳門居民免收房屋稅首3,500元稅款;豁免表演、展覽娛樂項目入場券及觀眾票的印花稅;未擁有不動產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購買不動產,可獲豁免首300萬元的不動產轉移印花稅(僅限於居住單位)。
中等收入階層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區政府高度關注他們的訴求。經過綜合研究,決定延續實施向承擔納稅義務的澳門居民額外退還2013年職業稅的60%,退稅上限為12,000元,以紓緩中等收入階層的壓力。居民將於2014年收到2012年的退稅款項,並將於2015年收到2013年的退稅款項。
實施上述各項稅費減免和退還措施,特區政府將少收稅費約19.8億元。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