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下層行車道竣工,並於今日(2日)中午12時開通使用。下層行車道為雙向四線行車,長約800米,連接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和偉龍馬路,並穿越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提供分層繞道以減少現時集中使用圓形地的車流量。同時,對現時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及周邊道路的交通起著分流作用,達至完善該區未來交通發展需求及通行能力的目的,有助紓緩現時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的交通壓力。
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交通規劃處處長蕭日鵬,建設發展辦公室工程職務主管張嘉倫等,今(2日)早聯同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街總離島辦事處、工聯氹仔綜合服務中心代表一同前往現場視察下層行車道,並於中午12時對外開通。
隨著離島區不斷發展,人車流量勢必日益增加,因此,特區政府於2008年及2009年先後為路氹城及氹仔區的策略性路網規劃進行相關研究,當中因應路氹城的實際發展情況,首先開展了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的重整工程,建造下層行車道連接偉龍馬路及望德聖母灣大馬路,透過提供分層道路,分流上述道路東西向的穿越性交通,避免集中使用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地面道路,紓緩現時圓形地繁忙時段出現的交通擁堵情況,並強化偉龍馬路及望德聖母灣大馬路作為主要道路的交通功能。
施工難度大協調性高
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是路氹城的主要出入幹道,在每天熙來攘往的行車道上進行下層行車隧道施工具有相當的困難度。再者,圓形地的中心帶是現時區內大型旅遊項目供電、供水管道的必經之處,在開挖時候必須保持區內的供電、供水穩定,因此在隧道工程進行至核心區域時,必須謹慎做好有關管線的遷移工作,而在過程中,並採用了懸空式施工,確保管道的保護層免受開挖造成損毀。
此外,工程涉及大量的石體開鑿及淤泥清理,過程中由於石體的堅固度高,為配合工程進度的節點安排,採用了大量機械配合人手工作。
面對路氹城的發展,是次工程同時完善了管線的合理佈局,在工程的最後階段時,包括水、電、電訊、天然氣等基礎設施的鋪設安排,在同一個施工區內展開了相關工程,建設發展辦公室及道路工程協調小組透過前期的協調工作,在互不影響的情況下進行同期施工,在高協調性的環境下順利完成。
行車道中段設有求援口 全長約800米的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下層行車道,在中段預留一個行車隧道兩邊互通的求援口,方便消防及救護人員進行救援,另外,隧道內設有三組雨水排導泵房,加強雨水的排導能力。
立體交通創造人車分道
隨著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下層行車投入使用,建設發展辦公室已展開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建造,透過天橋貫穿區內多個相鄰地段,達至人車分流,提升行人過路安全。而天橋設計除考慮如何發揮最大的交通功能外,亦考慮天橋的外觀如何與周邊環境融合,創造不同的角度的景觀走廊,讓使用者從不同角度觀賞路氹仔新舊城區。
天橋設計為圓形,橋身中心線周長度為390多米,橋面行人道寬6 米,橋底與路面之間的淨空為5.75米高,天橋主體分為外環及內環兩部分,外環會採用開放形式的設計,內環則採用3米寬的內環玻璃頂棚的設計形式,構建成一個滿足全天候行人通行的設施。
工程於今年六月展開,目前正進行橋墩施工,橋身的吊裝工作會在明年上半年展開,預計明年年底進行測試及進行試運作。
另外,配合離島地區的長遠發展,特區政府將持續推進包括大潭山隧道、北安區道路網優化、第四跨海通道等重要道路規劃及建設工作,為離島區內及往來澳門半島提供更暢通便捷的通道,提昇整體道路網的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