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優化惠民措施增進居民福祉


《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今年將延續多項稅務優惠及惠民措施,包括完善現金分享制度,調升養老金、敬老金、普通及特別殘疾津貼、結婚津貼、出生津貼、醫療券金額,以及新增育兒津貼等。

在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後,適時完善現金分享制度,將節省的開支用於增進民生福利和促進社區經濟發展上,符合條件的永久性居民每人獲發10,000澳門元(下同)、非永久性居民每人獲發6,000 元。

向援助金受益家庭額外多發一個月全額援助金。普通殘疾津貼金額調升至每年10,000元,特別殘疾津貼金額調升至每年20,000元。殘疾金調升至每月3,900元,失業津貼、疾病津貼等也將適當調升。持續發放照顧者津貼,繼續資助殘疾人士購買輔具及特殊家居設備,繼續推行“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延續電費和水費補貼、車資優惠。

調升養老金和敬老金,養老金調升至每月3,900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0,000元。繼續為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開立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個人帳戶,向首次合資格的個人帳戶注入一次性鼓勵性基本款項10,000元。額外向符合條件的居民公積金個人帳戶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多管齊下積極應對少子化問題,政府將創設育兒津貼,向澳門永久性居民中未滿3歲的嬰幼兒每人發放每月1,500元、每年共計18,000元的津貼,出生津貼調整至6,500元,加強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支援,鼓勵生育。結婚津貼調升至2,220元。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為居民免費提供有限度的輔助生殖服務。

完善康復服務,因應早療和院舍服務的需求,於北區籌設1間早療服務設施,新增44個早療服務名額,於東區-2地段籌設1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和1間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新增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40個及康復服務名額100個。完善社區醫療服務,東區-2衛生站預計2025年下半年可提供服務。醫療券金額調升至700元。

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學費援助及其他津貼,繼續向合資格學生和教學人員發放各類津貼。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的名額新增至520個,完成實習每人獲津貼5,000元。

延續對僱員的職業稅扣減和退稅措施,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9市及橫琴合作區內指定企業就業的35歲或以下高校畢業青年,就業期間每月獲補貼5,000元,最長18個月。向工商業者及相關人士繼續實施多項稅費豁免或扣減措施,並推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提供上限貸款額500萬元、為期3年的4厘利息補貼。

施政報告指出,民生為大,本屆政府將堅持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市民的柴米油鹽放在心上,用心解決好廣大市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不斷實現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施政報告強調,民生福利政策需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財政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平衡好短期支出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改善民生,要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民生福利水平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之上。應當看到,當前澳門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財政收入來源結構單一,剛性財政支出較大。因此,我們必須善用財政資源,貫徹精準扶助、政策傾斜、資源下沉的方針,在量入為出的原則下,精準幫扶“一老一小”、殘疾人士、弱勢群體,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促進社會公平。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