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能源辦關注兩次的電壓波動,促查明電纜損毀原因


對於本月兩次發生因電纜損毀而致電壓短暫波動,令全澳大部分地區出現0.1秒的電力閃爍,能源辦表示高度重視,督促電力公司儘快修復。由於現場並沒有工程或掘地等明顯可能引致損毀的跡象,為詳細查明電纜損毁的原因,已要求將電纜損壞部分切除並送往國際性的實驗室作獨立的第三方檢測,以分析損毀的原因,進一步完善整個電網系統,查究責任,儘量僻免出現類似的情況,確保供電安全。 政府非常重視短期內發生的兩次電纜事故,鑑於本澳將不再新增本地的發電廠,電力均透過內地輸電來滿足,內地輸電近年已經逐步增加,去年從內地輸入的電力已經超過九成,最近的冬春兩季大部分時間本地已經沒有發電,主要由輸電和垃圾發電來供應電力,資料顯示,從內地輸電更能滿足本澳供電,令電力供應更穩定。根據兩次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造成今次電壓波動的原因是由於連接鴨涌河站和蓮花站的兩組220千伏主幹電纜的其中一組受到損毀,致線路出現單相電纜接地情況,最終引致一組220千伏電纜停運,令電網部分節點電壓波動較大,故市民當時會感到電力閃爍了一下。事故期間,後備線路自動發揮作用,因此整個電網並沒有影響,沒有停電,但一些用戶的敏感設備可能會出現短暫停頓或需要重新啟動。 受損毁的一組220千伏主幹電纜於2012年6月投運,其功能主要是連接北面的澳北鴨涌河變電站和南面的路氹城蓮花變電站,以接通珠海拱北和橫琴的兩條220千伏輸電通道,發揮南北輸入的電力互為補充的作用,即是一旦南面的輸電通道發生故障停頓時,北面的電力將通過220千伏主幹電纜自動補上﹔同理若北面出現故障停運,南面自動補上,確保供電。 兩次事故的詳細經過是﹕2月15日下午5時55分37秒,在連接鴨涌河站至蓮花站的兩組220千伏電纜中,其中一組線路(LT903-CP901)的B相電纜發生接地故障,引起保護動作及於50毫秒內自動把故障隔離,即B相電纜停運。於 13秒後(即5時55分50秒),在蓮花變電站內四組母線的其中一組(220kV IIA)因故障而保護動作,並相繼出現相關電抗器(LT901)、180MVA變壓器(T2)和母聯開關(LT906和LT908)跳閘,故障在108毫秒內自動隔離,最終該組線路(LT903-CP901)全組停運。 在發生故障前,該兩組220千伏主幹電纜共送約30MW的電力至蓮花變電站,只佔了總輸送容量的4%。因此,當時電纜的負載非常輕,可以排除超負荷的情況。當發生故障時,線路備用發揮作用,電力自動由沒有故障的一組電纜負責輸送,輸電網並沒有發生停電。根據電網的設計,即使該兩組220千伏主幹電纜完全停運,仍有足夠的能力通過110千伏主幹網把電力分配至不同的電網分組,確保供電的安全性。 事故發生後,澳電隨即確認故障對供電安全性沒有影響,並派出維修隊伍尋找故障位置,初步顯示為距離蓮花變電站3.8公里處。由於沿線並未發現明顯施工,故需拆開兩端開關設備和利用時域反射分析法對線路進行測量及故障定位,最終在2月16日下午約8時初步確定故障位置處於北安碼頭新路近友誼大橋側。 經過對地下電纜的開挖,發現位於燈柱IP776A08和IP776B07之間有一相電纜損壞。及後更換電纜並進行修復,並於2月26日修復完成後於晚上11時進行帶電測試,豈料一小時後約11時59分再次發生0.1秒的電壓波動,而受損部分是同一線路另一相的電纜接頭。 對於導致兩次電纜損毀的原因,由於沒有明顯可能引致損毀的跡象,及電纜投運未足兩年,情況較罕有,故能源辦已要求電力公司將兩次事故切除下來的電纜損壞部分送往國際性的實驗室作獨立第三方檢測,以分析和判斷事故的原因,進一步完善整個電網系統,查究責任,儘量避免出現類似的損毀情況,確保供電安全。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