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調查一宗懷疑組胺中毒事件並已通報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今日(11月20日)上午,接獲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通報收治了1名懷疑組胺中毒的病人。 經調查,事件涉及夫婦兩人,澳門居民,年齡分別為38及33歲。於11月19日晚上8時半在家中一起進食急凍真空吞拿魚刺身,該刺身於進食前2至3日購自氹仔一間冷凍食品專賣店,19日於家中經室溫解凍3小時後進食。進食15分鐘後丈夫出現面部及全身紅熱、心跳加速、氣促病徴,無暈厥或肢體麻痺,即時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急診站就診,至晚上約10時太太亦出現類似病徴,亦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急診站就診,其中丈夫病情較嚴重,需留院治療,目前病情穩定,而太太經治療後好轉已離院。衛生局表示,事件初步考慮與不適當的解凍溫度和時間有關,目前正進一步調查患者中毒的確切原因,並已即時將事件通報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 組胺是由細菌引致腐敗所產生,較常見於包括吞拿魚和馬鮫等鯖科魚類,在捕獲後存放期間溫度控制不善所致。一般而言,中毒者會在幾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面部與口腔泛紅、黏膜與眼瞼結膜充血、出現蕁麻疹、全身灼熱、身體發癢,還有心跳與呼吸失調、頭痛、嘔吐、下痢、發熱等症狀,注射抗組胺藥物可減輕症狀。 預防組胺中毒,應向信譽良好及領有牌照的店舖購買魚類,購買後如未立即食用,應置於攝氏5度或以下冷藏,以減慢組胺的產生,此外,魚類從解凍到烹煮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外食時,也要慎選衛生優良的餐廳用餐,不要吃來路不明或有異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