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能在本澳出現疑似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例時能迅速適當地應對,避免擴散,衛生局聯同消防局、治安警察局、海關、海事及水務局及新聞局於今日(8月22日)上午在外港碼頭及仁伯爵綜合醫院進行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聯合應對演習,藉此檢視當本澳有輸入性個案時,有關部門在篩查、運送病人及隔離措施方面的應對能力。 演習模擬衛生局外港碼頭口岸衛生檢疫站監測到一名45歲持某國護照的男子發熱39度,檢疫人員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於4日前離開西非正出現埃博拉疫情的國家,並於演習當日抵達香港國際機場後隨即經海天客運碼頭乘船來澳。由於該名男子在21日內有疫區旅遊史和發熱症狀,初步符合埃博拉病毒病疑似病例定義。而與其同行的太太沒有出現症狀,暫被列入密切接觸者。由於須送院進一步檢查,衛生局人員隨即以恆常機制通報上級、消防局、治安警察局、海關等相關部門,各部門隨後亦即時啟動一系列應對措施。 除工作人員外,演習當日各部門亦派代表以觀察員身份檢視整個防控應急演習過程,衛生局並邀請了香港衛生署港口衛生處、鏡湖醫院急診具有感染控制領域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代表參與觀察及評核,務求能及早檢討現時的防控措施,為保障巿民健康作充足的準備。演習過程歷時約一個多小時,參與人數合共68人,過程順利。 演習後,各參與部門隨即舉行新聞發佈會。仁伯爵綜合醫院陳惟蒨院長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關注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發展,並按行政長官的指示,做好各項預防應變工作,將市民的安全與健康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社會文化司並給予全力配合。治療方面,目前國際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支持治療,其他治療只是試驗性質。有些藥物在動物身上有效,但未進行嚴格的人體試驗。據了解,美國發明的新藥產量非常少,預計會先滿足更有需要的地方,而這種新藥的效果亦未得到證實。香港專家推薦的藥物,是一些治療其他疾病,如不育、乳癌的藥物,這些藥物為衛生局常規儲存的藥物。衛生局將密切研究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療方法,並跟進世界各地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 此外,仁伯爵綜合醫院現設有設備完善的特別急診室,以備對傳染病病人進行評估。醫院內亦設有25張備有負壓等設備的標準隔離病床,並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另外17張隔離病床;若有需要,亦會暫停其他非緊急的服務。仁伯爵綜合醫院現時有5位傳染科醫生,其他專科醫生在有需要時也可參加傳染病的診治,醫院將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傳染病病例。另外,仁伯爵綜合醫院感染控制委員會已訂定醫院內的感染控制指引,並定期培訓醫務人員,及監察醫務人員感染控制的執行情況。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林松主任表示,埃博拉病毒快速試劑已於8月初運抵本澳,檢測可在半日內完成。 消防局一等消防區長曾偉邦則表示,為配合防控埃博拉病毒病,消防局已展開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加強前線人員對埃博拉病毒病的認識,加強人員的體溫測量和救護車的清潔消毒等。當接獲疑似埃博拉病毒病的救護個案時,消防局的控制中心會詳細詢問病人的病徵及其外遊史,穿著有關的保護裝備,將病人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特別急診區,隨後救護車及救護員會前往路環的清洗中心進行清潔消毒,救護員亦須接受隔離。 治安警察局古敬軒副警務總長表示,自7月31日起治安警察局和衛生局對持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護照進入本澳的人士進行健康評估及追蹤,措施並在8月8日擴展至持尼日利亞護照的人士。當這些人士入境本澳時,治安警察局會將其移送至衛生局的口岸衛生檢疫站作初步檢查。治安警察局將會繼續配合衛生局一系列防控埃博拉病毒病的措施。 出席新聞發佈會的還包括海關關檢處李永康代處長和海事及水務局港口事務處李敏琪代處長。 此外,根據衛生局資料,由昨日下午5時至今日(8月22日)下午5時,有5人持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或尼日利亞4國護照進入本澳,經評估,其中4人無任何埃博拉病毒病的病徵,另外1人出現發熱的徵狀,但該5人均在內地停留一段時間,離開受影響國家超過埃博拉病毒病最長潛伏期的21天,故不必作健康追蹤監察。而自有關措施實施以來,截至今日下午5時,累計有142人持這四個國家護照進入本澳,除1人因曾於埃博拉病毒病最長潛伏期的21天內在幾內亞逗留,需由衛生局在其逗留期間每日透過電話追蹤其健康狀況外,其餘人士經評估全部沒有病徵和離開西非地區超過21天,故無需進行健康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