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跟進多宗蚊患投訴個案 涉及昆蟲證實為搖蚊


衛生局近日接獲多宗蚊患投訴個案,反映有大量蚊子於靠近水塘及附近一帶的大廈範圍聚集。衛生局於11月9日派員到有關地段了解情況。經調查,證實投訴個案涉及的昆蟲為搖蚊,而非一般叮咬人的蚊子。衛生局呼籲市民無須恐慌,搖蚊不會吸人血及傳播疾病,對人類健康不會構成危害。 搖蚊的繁殖高峰期主要為春季及秋季,且經常以羣集形式出現;加上搖蚊有趨光性,偏好於有照明的地方聚集,衛生局根據現場地理環境及參照搖蚊的習性,初步推斷有大量搖蚊幼蟲在水塘水體孳生,羽化成蟲後,被附近一帶的光源吸引而聚集,造成是次滋擾事件;但有關搖蚊幼蟲孳生的源頭仍需進一步調查確認。 搖蚊與蚊子同屬完全變態的昆蟲,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階段,但由於搖蚊成蟲跟蚊子的體型和外表十分相似,常被誤認為蚊子。搖蚊羽化為成蟲後生命短促,只有數天壽命;有別於與其他吸血的節肢類動物病媒,搖蚊無刺吸式口器,以吸食樹汁為主。搖蚊幼蟲的生長不受水體大小的限制;在流動或靜止的清水或鹽水中皆可生長。搖蚊幼蟲會棲息於通常含有較多有機物的水生或半水生環境,例如流動的溪澗、腐爛的植物、樹洞及人工水體。幼蟲在水底藏身於固定的管道內,並在管道內以過濾方式進食及/或在附近一帶覓食。幼蟲的血液中含有血紅素,全身呈血紅色,故搖蚊幼蟲普遍稱為紅蟲。由於上述特質有助幼蟲在低氧環境中存活,因此,幼蟲亦可用作監察天然水水質的生物指標,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昆蟲羣組。 需要強調的是,搖蚊不會吸人血及傳播疾病,對人類的危害不大,但個別人士在接觸搖蚊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大部份昆蟲一樣,搖蚊的成蟲容易被光所吸引,假如附近有孳生地,則有照明的地方便可能會受到搖蚊滋擾。另外,亦可設置阻隔設施,如安裝紗窗,可防止搖蚊飛進室內地方;若搖蚊成患,可在其棲息地點施用除害劑(例如除蟲菊酯)。此外,衛生局將加強社區衛生黑點的巡查及清理,同時,呼籲市民注意現正值搖蚊繁殖的高峰期,要經常清除積水,減少孳生源,這樣有助減少搖蚊孳生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