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關注傳媒報道日本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


就傳媒報道,日本有多名女性稱因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出現持續疼痛、麻痺等接種後不良反應,並擬提出集體訴訟索償一事,衛生局表示高度關注,並澄清澳門未有接獲類似的嚴重不良事件報告,雖日本的相關事件已酝酿多年,但至今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是由疫苗引起的副作用。 根據行政長官批示,衛生局在2013年9月1日將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納入澳門的防疫接種計劃,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最適合的接種年齡,每年派出醫護人員到全澳小學為六年級女學生(11-13歲)集體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同時,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盡快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在政府能力許可下應惠及更多青年期女性。為此,衛生局將免費接種年齡擴大至上述批示生效時為18歲以下,即1995年9月1日及之後出生的女性居民。為方便學生及家長,衛生局在2014-2015學年及2015-2016學年分階段為全澳中學女學生進行集體補種,今年6月將完成全部中學生補種。合資格但未能參加學校集體接種的居民,可以自行前往住址所屬的衛生中心免費接種。 衛生局的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計劃實行至今反應良好,目前已有15,191人參加,其中7,237人已完成三劑接種程序,整體使用疫苗36,662劑。衛生局一直密切監測疫苗接種後的不良事件,至今未有接獲任何在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後出現全身疼痛及麻痺、抽搐等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已接種者常見副作用與一般疫苗無異,主要為注射位置出現紅腫和疼痛、輕微局部皮疹,情況輕微且短暫,通常只維持1至2天便自動消退。另外,有極少數暈針個案,此為青春期女性有時會在接種後發生昏厥,這是對注射後的情緒性反應,和疫苗接種無關,經現場醫護人員即時處理後並無大礙。 許多歐美國家均有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政府防疫接種計劃,多年來一直持續進行有關接種,並沒有發現疫苗有明顯嚴重副作用及危害。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資料,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人士,部分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而出現副作用的均屬輕微,包括低熱、疲倦、肌肉疼痛或注射部位疼痛和紅腫等, 1至2天後便會消退,沒有較其他疫苗的副作用嚴重,而澳門的情況亦類似。目前除了日本,並沒有其他地區或國家的政府採取暫停鼓勵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等類似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諮詢委員會,在分析了包括日本在內的最新資料後,均表示科學證據證明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和有效,世界衛生組織亦明確支持及建議有能力的國家或地區應該向合資格的女性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衛生局強調,並非所有在接種後發生的不良事件都是由疫苗引起的副作用,很多被懷疑是由疫苗引起的疾病或症狀,在沒有接種的人群中一樣會發生;科學上要判斷不良事件是否由疫苗引起,最基本的判斷基礎是要看這些疾病或症狀在接種後的人士中的發生率是否比其他人群較高。由於疫苗接種的人數通常很大,難免會發生普通人同樣會出現的疾病或症狀,有些人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傾向於將原因不明的疾病歸咎給疫苗,巿民和傳媒工作者應加以分析,不應輕易相信和傳播。 衛生局建議家長,若兒童在接種任何疫苗後出現異常反應,應盡快聯絡醫護人員,而醫護人員懷疑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尋常反應時須向衛生局通報。此外,衛生局亦要求醫務人員需在接種前仔細排除禁忌症,以及利用接種不良事件的監測和跟進機制,減少疫苗接種事故的發生。 衛生局已在2000年建立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機制,醫務人員須向衛生局報告接種後不良事件,這些事件會被記錄,經仔細調查和分析,判定是否與疫苗有關,或是由其他原因或病因所引起。到目前為止,衛生局並沒有接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 衛生局強調,目前政府所採用的疫苗均安全和有效,接種所帶來的益處也遠遠大於其風險。如不接種疫苗,感染疾病後產生嚴重危害的機率要遠大於接種疫苗產生危害的機率。衛生局亦會繼續與世界衛生組織及有關國家衛生部門保持聯絡,密切跟進及了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