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於2月9日接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內地發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根據通報,患者為男性,34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人,為廣東省東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員,發病前有委內瑞拉旅行史(委內瑞拉為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患者於1月28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熱伴頭暈、頭痛症狀,曾在當地醫院接受門診治療。2月3日患者從委內瑞拉經香港機場乘船抵達深圳,2月5日返回江西省贛州市,2月6日收入贛州市某醫院治療。2月8日,江西省衛生計生部門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當地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該病例為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9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標本覆核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內地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已明顯好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衛生計生部門分別組織專家對輸入病例帶來的傳播風險進行了評估。專家們認為,寨卡病毒病屬於蚊媒傳播疾病,主要是通過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屬於伊蚊主要分佈地區,而廣東省近期氣溫較低,尚未進入伊蚊活躍期。因此,此次輸入病例引發傳播並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在2月1日舉行了會議,宣佈最近在巴西發生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群集事件,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考慮到寨卡病毒病在巴西出現後,迅速向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和中美洲蔓延,而美國和這些國家有大量的人員交往,感染者到美國後,很有可能引起本地傳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月8日宣佈將其應變級別提昇至最高級別,以加強美國本土的應對工作和向美洲各國提供技術等援助工作的資源調動。 澳門雖然離美洲較遠,人員來往不多,但一旦有感染者將病毒帶到澳門,澳門亦有發生傳播的風險。因此,特區政府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併發症的監測應對: (1) 加強監測,包括: ● 密切留意各地的疫情,以便採取適當的防控措施; ● 建立實驗室檢測能力,儲備足夠的檢測試劑; ● 呼籲臨床醫生留意有旅行史和疑似症狀的人士,必要時作出檢測; ● 行政會通過了將寨卡病毒納入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表的法律草案; ● 將根據世衛的指引加強小頭畸形等先天性畸形和格林-巴利綜合徵的監測;研究開展人群血清學調查。 (2) 加強區域合作: ● 為加強三地合作應對寨卡病毒病能力,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的衛生部門2月1日下午舉行三地電話會議,就寨卡病毒病目前的傳播形勢、對粵港澳三地構成的潛在風險交換意見,三方一致同意加強三地的疫情通報和應對合作。 ● 未來將持續和世界衛生組織和鄰近地區衛生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和合作。 (3) 加強風險溝通: 衛生局將採取一系列的宣傳措施,包括各種媒體和旅行社等途徑,加強對巿民的宣傳教育。 (4) 加強病媒控制: 於本年3月開始和民政總署開展一系列宣傳和滅蚊工作。 呼籲巿民注意清除積水及保護自己免被蚊叮咬。 加強病媒控制: (5) 暫停接受來自疫區人士捐血 衛生局宣佈,為保障本澳血液的安全,由2月5日起,捐血中心對曾居住或到訪受寨卡病毒影響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國家或地區的捐血者,暫停接受捐血服務4星期,即自抵澳日起計28日。 衛生局呼籲巿民採取下列措施預防寨卡病毒病感染: 孕婦或打算懷孕的人士應暫時避免到流行地區; 市民到流行區旅遊時,宜採取各種防蚊措施,包括穿淺色長袖衫褲,在暴露部位使用驅蚊劑,在有空調或有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 曾到過旅行區旅遊的人士,回澳後仍需嚴格採取防蚊措施28天。 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寨卡病毒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的旅遊史。 曾到訪中美洲和南美洲等流行地區的人士,暫時不要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