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副局長郭昌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擴建和籌建辦公室協調員曹國希,今日(2月7日)上午,聽取仁伯爵綜合醫院鄰近嘉安閣及金麗閣住戶、澳門公職人員協會主席姍桃絲、理事會副主席梁榮仔就擴建傳染病大樓的意見,進一步解釋澳門傳染病防治工作策略、設施規劃及建造規格,以釋除居民疑慮。 應對傳染病發展擴建大樓刻不容緩 譚俊榮司長表示,新型傳染病複雜多變,面對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近年的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感染,以及去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傳染病傳播風險和威脅,擴建傳染病大樓刻不容緩。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將全澳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公共衛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第2/2004號法律有關傳染病防治法第5條已明確指出,特區政府有責任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以確保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良好的衛生環境,避免傳染病的發生或傳播。 他指出,傳染病的變化發展是不可預知的,澳門地方小、人口稠密,作為60萬居民、每年接待3000多萬遊客的國際旅遊城市,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仁伯爵綜合醫院已有140多年歷史,一直設有隔離設施,目前,有必要在現有44張隔離病床的設備基礎上進行優化,在毗鄰仁伯爵綜合醫院位置擴建具更高規格的隔離設施傳染病大樓,使本澳傳染病防治的設備條件和規格更趨完備,更好地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 全澳居民健康和生命放首位未雨綢繆完備隔離設施 譚俊榮司長在回應與會住戶問題時,重申不存在“犧牲一小撮人”的想法,傳染病防控工作必須時刻謹慎、周全,防患於未然,強調十分重視每位居民的意見,亦正因如此,自上月底至今,為讓更多居民可以藉此機會反映意見,衛生局主動透過報紙廣告、電台、新聞稿以及向鄰近住戶信箱投遞通知等各種渠導邀請廣大居民及傳媒參觀衛生局的傳染病隔離設施,在三場的參觀活動中,實地介紹防控設施運作、講解工作流程、回答參觀者問題等,讓參觀者釋除疑慮。他又指出,就擴建傳染病大樓工程建築規劃範圍內涉及的兩間上世紀初建成的灰色小屋,其上任後已與文化局及衛生局召開會議聽取不同專業範疇意見,他指出不存在哪個範疇地位更高之說,作出相關決定乃平衡各方面的考慮,並基於對全澳60多萬居民、每年3000多萬遊客、醫護人員和病人生命安全負責而作出的決定,倘本澳出現傳染病爆發,將對社會民生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從長遠角度而言,必須未雨綢繆,完備本澳隔離設施。 為全澳市民、醫護人員、病人提供安全環境和保障 李展潤局長指出,不能忽視醫療工作的安全措施和程序,以去年韓國爆發中東呼吸道綜合症疫情為例,即使三星首爾醫院設備先進,但因無嚴格實施防控傳染病措施,導致爆發院內感染,很大程度上是因韓國並無經歷2003年“沙士”。但本澳經歷了2003年“沙士”,雖然僅一輸入個案,當時足以令社會經濟蕭條;本澳能夠成功抗疫,全賴全體醫護人員在面對傳染病威脅時不退縮,冒著受傳染的危險,仍敢於承擔救治傳染病人的責任;並指出當年“沙士”期間也得到很多市民的鼓勵和支持,但強調為醫護人員提供足夠安全設施的重要性,重申必須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傳染病作好準備,擴建傳染病大樓,既為了向醫護人員提供安全工作條件、先進的隔離設備,亦為了給鄰近學校、居民更好的保障。 選址符合世衛指引隔離設施關鍵在於設備規格 就擴建傳染病大樓選址,衛生局重申,傳染病病人在接送過程中容易造成污染和傳播,須對傳染病懷疑或確診個案立即隔離,減少轉送的傳播危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傳染病病人應盡早隔離,並盡量避免離開隔離病房。故此,在評估未來絕大部分的傳染病個案仍然來自仁伯爵綜合醫院、且傳染病的治療須有醫院醫療專科的配合和支援,而隔離病房空氣交換經嚴格過濾和消毒處理,不會對周邊居民和環境造成影響,故擴建大樓選址毗鄰仁伯爵綜合醫院。 要指出的是,傳染病大樓設在綜合醫院內是世界各地趨勢,以香港為例,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後,在2004年6月9日香港政府就選定急症醫院附設傳染病醫療設施的方案進行討論,結論是不採用興建一間專用傳染病醫院的方案,這是考慮到不但無助醫院管理局汲取更多在感染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專門知識,亦會增加接送傳染病患者的困難,並令病人在需要使用其他專科設施接受診斷和治療時,更為不便。把隔離設施附設於選定急症醫院,無論在運作、後勤支援和資源調配方面,都比興建單幢獨立式傳染病醫院更為靈活,而且利便傳染病患者使用急症醫院所提供的多種專科服務。香港政府亦曾徵詢世界衛生組職專家的意見,專家指出就傳染病疫潮而言,提升前線急症醫院處理疫情的能力,包括提供隔離設施,是更有效的方法。在遠離民居的地方,或在遠離設有多種專科服務的急症醫院的地方興建單幢獨立式傳染病醫院,與世界趨勢背道而馳。 過往沒有相應的空氣過濾和消毒裝置時,傳染病病房採用開放式設計,所以才要用距離達到安全的目的。現代傳染病病房採用封閉式設計,排出的空氣要經過高效過濾裝置過濾,因此,在隔離病房外任何距離的區域均為安全。 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傳染病的病房和公眾可進入地方的統一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只要有良好的負壓和空氣過濾等隔離設施,傳染病病房和公眾可進入地方之間不需要特定距離。另外,即使在美國,亦沒有規定傳染病建築物和周邊的距離,只有一些排氣口和周邊的距離。根據美國設施導則協會(Facilities Guideline InstituteFGI)的醫院設計標準(2014年版本),醫療設施(包括傳染病大樓)的出風口應與週邊距離30英尺,即9.14米。另外,美國加洲亦規定,空氣傳播傳染病房的排氣口和周圍被佔用地方,門、可打開的窗、進氣口或其他建築物的開口的距離不小於25呎(7.62米),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亦有類似的規定。 傳染病大樓設施先進規格遠超美國標準 擬擴建的傳染病大樓排出的空氣是經高效過濾裝置過濾和強力紫外線消毒裝置,污水會先經嚴格消毒處理才排放入公共污水渠系統的。值得指出的是,擬擴建的傳染病大樓之大樓立面與周邊建築物的最小距離是9.2米,它的高效過濾系統排風口距離周邊建築物的最小距離為31米,遠遠超過美國的標準。故此,附近居民可以放心。事實上,仁伯爵綜合醫院在過去、現在都設有傳染病區,如目前也有44張隔離病床設在醫院內,面對各種新型傳染病的威脅,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傳染病隔離病房,運作多年從未出現細菌病毒向外擴散。 離島醫院設置和功能已作周詳規劃 對於有居民質疑為何不將傳染病大樓建於離島醫院,衛生局解釋,未來的離島醫院每個病區均有兩個高規格隔離病房,應用於散發的傳染病個案在各個醫療專科的住院治療,此更符合現代醫院的設置;此外,離島醫院的設計備有大型醫療事件的應變計劃,如發生大型生化、核子、中毒、多傷員或病者等事件,有特設的分流、清洗、診治、隔離、住院等通道和區域進行緊急反應,大大改善和補強目前本地醫療系統相關應變的設施。 未來,為讓仁伯爵綜合醫院鄰近學校和居民、社會大眾瞭解澳門傳染病防治工作發展,衛生局將繼續透過不同渠導讓社會對傳染病防控工作有進一步瞭解,釋除疑慮;另外,亦歡迎鄰近居民、學校教職員及家長等發表意見,共同為防控傳染病作更好的準備。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