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密切留意寨卡病毒疫情發展並做好各項準備 居民外遊應注意預防感染病毒 孕婦暫時避免到病毒流行地區


就美洲地區發生嚴重的寨卡(Zika)病毒病流行,衛生局表示正密切留意疫情發展並做好各項準備,包括:建立實驗室診斷能力,向醫務人員發出指引,加強監測,訂定應對預案。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亦將於2月1日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會議,確定該次爆發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作出相應建議。故此,衛生局將密切留意世衛決定並據其決定採取相應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泛美衛生組織近日發佈關於寨卡病毒(Zika virus)的全球警告,台灣日前亦發現1例由東南亞的輸入病例,衛生局呼籲孕婦應暫時避免到流行地區,居民外遊時應注意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目前被認為是由伊蚊傳播的蟲媒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寨卡森林中分離出來,過去只有非洲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疫情及2013年10月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爆發疫情。寨卡病毒病症狀包括: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關節痛、頭痛等,一般病情較輕,持續2至7日。近期的資料顯示,孕婦產下小頭畸形症新生兒可能與此病毒感染有關,引起全球重視。 2015年5月,美洲的巴西首次爆發寨卡病毒,據目前資料顯示,2015年巴西的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激增,考慮與孕婦受蚊蟲叮咬感染寨卡病毒有關。截至2015年12月26日,巴西全國累計有2,975例小頭畸形病例,其中40例死亡,是2014年的19倍,有關巴西小頭畸形事件和寨卡病毒的關聯正在調查中。 寨卡病毒疫情目前於中南美洲日益擴散流行,截至目前,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至少17國(如: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出現本土疫情。除上述地區外,在東南亞如泰國、柬埔寨、印尼及印度等都有外遊後感染疾病的散發病例報告,近日台灣亦發現1例由泰國輸入的感染病例。 衛生局呼籲孕婦應暫時避免到流行地區,市民外遊時應注意預防感染寨卡病毒,宜穿長袖衫褲,使用驅蚊劑,在有空調或有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外出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訴醫生相關的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