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章指由於缺乏基建和專業人員,因此澳門醫院一直將病人送往香港醫治,這樣的報導令人誤解,有必要以正視聽。 澳門人口少、病例少,加上未有西醫醫學院,通過送外診治制度,正好補充本澳醫療服務的不足,衛生局會將一些罕見的病例送往外地,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診治。與此同時,衛生局致力於完善基礎的醫療服務,確保居民的身心健康和推動醫療服務的進步發展。 有序開展各項尖端的醫療服務 送外診治制度是對本澳醫療服務的一項補充。為保障澳門居民獲得適切的醫療服務。衛生局一直以來按照外送診治法例,將有特殊醫療需要的病人轉到本地和外地的醫療機構,接受有關的檢查和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將本澳一些罕見的病例送到專門的醫療中心,一方面能保證本澳病人獲得適切的治療,另一方面亦能促進區域的醫療技術發展,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實際上,對於只有65萬人口的澳門來說,每開展一項醫療技術均必須考慮技術應用的實用性和可延續性,而醫療技術開展後亦需有一定數量的病例來維持專業醫護人員應有的技術水平,因此,送外診治制度是符合本澳居民的需要和已經考慮到經濟效益的做法。 此外,衛生局正根據本地病人的實際需求,有序地開展各項尖端的醫療服務,例如仁伯爵綜合醫院將於今年內開展支氣管內超聲波檢查,大大提高肺癌診斷和治療的水平,並已進行人員培訓。在腦死亡標準確立後,本澳將率先開展腎移植服務,為數以百計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提供腎臟替代治療以外的選擇。另一方面,仁伯爵綜合醫院亦已開展腔鏡微創治療,神經外科、五官科、骨科的立體導向手術,婦兒科對早產兒的治療和護理,各種最新的醫學影像學技術,以及心導管、腦血管神經介入治療、大血管腔內治療等各種精尖的技術。 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與大多數香港政府醫院一樣,獲得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國際認證,說明醫院的服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通過認證提升了醫療服務質素,優化醫院各項設施,使病人擁有安全和舒適的環境,減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為澳門市民提供安全、高效和穩定的醫院專科服務。 送往香港的醫療服務量僅佔千分之1.6 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衛生局送往香港的醫療服務量僅佔全澳醫療服務量的千分之1.6,顯示政府送外診治的比例佔整體服務的比例極低,僅作補充本地醫療服務之用。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本澳的醫護人員有能力診治絕大部分的疾病,且其診治水平正不斷提升。2015年本澳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為83.2歲,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1.1,孕產婦死亡率為零,地區的健康指標良好。澳門的乳癌和子宮頸癌等常見癌症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均有所提高,其中乳癌與美國、挪威、澳洲、加拿大等相若,子宮頸癌與台灣、挪威相若,大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則高於美國、加拿大、台灣等,充分反映了特區政府衛生政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