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2016/2017學年非高等教育和青年事務重點工作


新學年即將開始,教育暨青年局感謝各校校長、教師長期的努力和付出,期望各級教學人員在2016/2017學年繼續為澳門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並祝願同學們擁有一個充實、愉快和健康的新學年。 2016/2017學年全澳學校總數為77所;新學年學生期初總人數預計為77,029人,比上學年期初74,871人增加2.9%;教學人員數目近年持續增加,新學年期初總人數預計為7,340人,比對去年的7,129人增加3%。而新學年正規教育每班平均學生人數為28.4人,師生比和班師比則分別為1:10.8及1:2.6;從當中數字可反映出非高等教育師生比和班師比都持續有所優化。 繼續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 為了支持學校及教學人員優化教學環境及條件,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新學年幼兒、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階段每班免費教育津貼分別由88.01萬元、97.1萬元、118萬元和134.23萬元,調升至91.36萬元、100.79萬元、122.6萬元和139.46萬元,除了每班津貼金額增加外,2016/2017學年納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的私立學校新增一所至55所。在給予就讀於非免費教育私立學校學生的學費津貼方面,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每名學生的金額由17,800元、19,800元和22,000元,分別調升至18,400元、20,500元和22,800元。 支持學生就學及升大 新學年將繼續支持學生就學,各項計劃的資助金額在新學年均有所調升。其中,膳食津貼金額由每人每學年3,200元調升至3,400元,而幼兒及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的學習用品津貼金額,則分別由每人每學年2,100元及2,700元調升至2,200元及2,900元。在鼓勵學生升讀大專課程方面,“大專助學金計劃”各類獎、助學金的資助金額亦按受惠學生就讀地區作調升,並將澳門、內地及台灣的金額調整至相同,增幅由2.7%至35.7%不等,其中不同地區的獎學金及貸學金的每月發放金額:澳門、內地及台灣分別由3,500元、2,800元及3,700元統一調升至3,800元,香港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由5,600元調升至5,800元。 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新學年繼續透過多項資助計劃支持學生升讀特定的課程專業,包括“培養葡語教師及語言人才資助計劃”及“優秀學生修讀教育課程資助計劃”,同時,參考近年澳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新學年“大專助學金計劃”的特別助學金將重點支持學生升讀護理學,語言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或其他相同學科專業,葡語研究、葡萄牙語,以及中葡/葡中翻譯課程或其他相同學科專業;其他由特別助學金資助的學科專業還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社會工作,心理輔導,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及特殊教育。 積極優化“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 進一步優化學校的招生工作,持續完善“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確保各項流程順利實施。教青局透過問卷調查向學校及家長收集意見,了解“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的推行情況及總結經驗,按所收集的意見,有關措施普遍獲得學校及家長的支持,教青局與招生工作專責小組將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討優化措施,包括調整日程及進一步利用電子化技術減省學校的行政程序,讓各項工作流程順行實施,有關詳情將透過學校會議、家長說明會、報章及單張等途徑公佈。 推進課程改革至小學一至三年級 《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行政法規於新學年推至小學教育一年級至三年級。為使小學課程改革順利落實,教青局於2016年3月至7月期間分別派員到訪全澳60所有開辦小學教育階段的學校,向學校領導及全體小學教師說明落實課程改革的具體工作和注意事項,並給予支援以協助改革的順利實施;同時,還組織5場家長專場講解活動,向近400名家長深入講解課程改革的願景、方向和具體內容,發揮家庭教育對推動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教青局還通過出席電視、電台時事節目,以及接受報刊專訪,讓社會大眾認識和支持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內容。為讓各科目老師掌握落實課框和基力的方法,教青局還組織各科目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已完成開展130多項培訓課程,超過5,400人次參與,從而提升教師課程規劃及實施的能力。 此外,新學年還將繼續在高中推行課程發展先導計劃,讓參與學校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並通過舉辦經驗分享活動,向全澳學校交流計劃推行的成功經驗和案例。並將繼續組織不同科目的培訓課程,持續深化教學人員將基本學力要求轉化為具體教學活動的能力,支援教師的教學工作。 投放資源優化教育環境 落實“藍天工程”計劃,推進校舍的擴建和重建,做好裙樓學校搬遷的配套工作,並規劃現有教育用地的設施。首個“藍天工程”案例婦聯學校新校舍已落成,可提供近千個學額,維持小班教學模式,校舍每層都有活動空間,亦設有室內外操場、大型圖書館及籃球場等活動空間,對學生身心健康及體能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新學年明愛學校及庇道學校(分校)亦將遷出裙樓校舍,“藍天工程”正按短、中、長期計劃推進。 支持私立學校開設葡語課程 新學年將繼續通過派駐葡語教師及教育發展基金的資助,支持私立學校開設葡語課程,並採取新的措施確保葡語教學的質量,包括將葡語課程列為學校發展計劃的“優先資助項目”,訂定私立學校開設葡語課程的總時數下限,並逐步要求開設葡語課程的學校達到有關要求,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葡語。組織有針對性、多元化的葡語學習活動和葡語教師培訓。全力協助澳門葡文學校為非以葡語為教學語言的中學畢業生辦理學歷認可。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新學年將深入分析“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的測試結果,監察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探討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尋找改善閱讀教學方法,並借鏡先進地區的經驗,完善澳門的教育政策與規劃。同時,為使閱讀評核能有效回饋教學,將繼續舉辦有關識字和閱讀方面的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提高教學成效。 提高教學人員專業素質 繼續頒授“卓越表現教師”榮譽,弘揚“尊師重道”的傳統。重視校長和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新入職教師及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新學年將組織接近400項教學人員培訓活動。為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教學人員提供針對性培訓,並因應教學人員的培訓需求提供不同主題的培訓,推動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例如針對新任職的校長及學校中、高層管理人員須完成相關專業進修而開設的“學校領導儲備人才培訓課程”和“學校中、高層管理人員儲備人才培訓課程”;新入職的教學人員提供“新入職教師培訓計劃",內容包括澳門法規與教育工作,教學人員專業發展與義務,澳門課程發展及校本教研制度建設,高效能課堂,學生管理與實踐及親師合作等單元。此外,亦繼續透過“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推動校本教研,落實課程改革。除上述教師在職培訓計劃外,教青局還設有“脫產進修計劃”和“休教進修計劃”,鼓勵教師在免除一切教學任務的條件下,安心發展自主學習和教學研究。同時,在資助師範培訓的課程類別方面,增加小幼師範培訓課程,以及小幼教師師範專業文憑補充課程;受資助對象亦從在職教學人員擴大至修畢課程後緊接的一個學年擔任教師者,藉此鼓勵教師持續提升學歷及專業資格,提高教育質量,並為教師團隊儲備人力資源。 加強學生輔導及支援特殊教育學生家長 為協助學生獲得更及時與適切的教學輔助,持續優化學生輔導服務的人員配置及服務內涵,聯同學校、家庭和社會,推動生涯規劃、生命教育及心理輔導等服務。同時,增加特殊教育軟硬件的投入,支持學校建置無障礙校園及增聘教學輔助人員,並聯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兒童綜合評估中心的服務。繼續為特教班學生提供“健康早、午膳資助”、完善上下課接載服務,以及繼續加大力度開展“特殊教育課餘及假日支援計劃”以減輕家長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壓力。增加派駐學校支援融合教師的巡迴支援人員的人數及駐校支援的時間,為實施融合教育的學校提供專業技術支援,讓學校能按融合教育學生的不同支援需求而投放資源。 促進品德教育與愛國愛澳教育 教青局於2016/2017學年完成小學《品德與公民》教材修訂工作並推出供學校使用,並為配合《品德與公民》教材推出及提升教學效能,開展各項培養和促進學生愛國愛澳、厚德盡善、遵紀守法的活動,為德育工作隊伍開展系列專題培訓。加強國情教育以及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增強學生及青年對國家及澳門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將繼續舉辦“澳門學界‘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國情教育培訓課程”及“京港澳學生交流夏令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注身心成長,拓展多元培育 持續推行各類有助培育青年身心成長和多元發展的活動,當中包括關顧學生體質發展,積極與學校合作,因應運動空間制定適切的運動策略與指標等工作。“活力恆動123”計劃將拓展至中學教育階段,並進一步拓展“學生體質健康評價與運動指導分析平台”。新學年“校園愛眼護齒活動”將增設簡易姿態評估的內容,全面加強學生的健康宣傳教育工作,並持續向各校推廣不同類型的課間運動。同時,持續舉辦學界體育比賽及組織學界代表參與埠際、全國性及國際性學界體育賽事。此外,“學生藝術教育普及計劃”中為高三學生而設立的“鑑賞國粹‧細味戲曲”項目,新學年將加入粵劇藝術的演出,讓學生通過欣賞粵劇藝術的介紹和表演,認識粵劇的文化底蘊,從而達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 增進家國情懷,促進成長成才 藉着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將開展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傳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情懷,培養青年學生愛國愛澳的情懷,增強其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此外,將組織參與國防教育營的學生前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參觀學習,透過認識國家的歷史鼓勵學生關心家國。 推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活動,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新學年“認識祖國、愛我中華”學習之旅的資助計劃中,優先考慮資助組織學生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進行考察及交流的項目,透過交流促進兩地青年互相認識,建立友誼和學習分享,開拓學生的視野。 加強認識社會,推動社會參與 為推動學生認識和參與社會,繼續推行“校園記者計劃”和“閃亮青年齊參與”校園推廣計劃等項目,讓青年學生親身參與採訪工作,以及以城市遊踪和模擬選舉方式,讓學生認識各社區服務機構,體驗選舉的過程及認識立法會的架構,助其建立良好的公民意識。另一方面,持續在校園推動義務工作,邀請更多學校參與“義工fun,你我都有份計劃”,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義務工作。 推動社區學習及家長教育 積極籌備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2017-2019年),加大力度鼓勵居民考取專業認證,優化資助方式及措施,提升居民個人的素養和技能;優化“終身學習獎勵計劃",擴大機構的參與規模,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促進終身學習。逐步擴展家長教育的規模,深化其內涵,持續推行“家長學園”計劃,結合推廣“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結合社區資源構建家長學習及分享平台;推動家校合作,鼓勵社區機構與學校為家長舉辦各類教育及親子活動。 結語 教青局在2016/2017學年將繼續秉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有效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所確定的目標,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努力創造更多條件,讓受教育者都有接受高品質教育的機會,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提高教學人員專業能力,逐步推進課程改革;按照《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年)》的方向,落實各項與青年相關的措施和計劃,積極與青年交流和溝通;並繼續與學校和家長攜手合作,為學生提供安全和優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享受校園生活,增長知識,發展潛能,成為服務人群建設社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