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呼籲預防病毒性肝炎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7月28日定為「世界肝炎日」,並倡議於2030年消滅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2013年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全年大約有140萬人死於與病毒性肝炎有關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在全球範圍內,約有2.4億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有1.3億至1.5億人慢性感染丙肝病毒。可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對生命、社區和衛生系統均造成了重大損失和負擔。 所謂病毒性肝炎,是指由病毒導致的肝臟發炎。肝炎病毒主要有五個類型,分别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它們的傳播途徑並不完全相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進食被病毒污染而未經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貝類水產),以及飲用受污染的水而傳播。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則是透過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血液、不安全性行為以及母嬰傳播。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會演變成長期帶病毒者,並會進而引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現時已有疫苗預防甲型肝炎,適合到流行地區旅遊或逗留的人士預防接種。此外,「澳門特區防疫接種計劃」早已包含乙型肝炎疫苗,在出生時接種是預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最有效措施,疫苗一共需要注射三次,分別在出生時、出生後1個月及6個月接種。澳門已於2008年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33個國家/地區中首2個(另一為韓國)被認證為在兒童中成功控制乙型肝炎的國家/地區,表示澳門5歲或以上兒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低於1%。 然而,根據「澳門健康調查2006」資料,在澳門的成年居民中,仍有約10%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約1.2%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因此,衛生局藉着世界肝炎日,呼籲巿民重視預防病毒性肝炎,並鼓勵巿民由自身做起,接受預防疫苗注射、進行安全性行為、不要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例如牙刷、鬚刨、不要吸毒及注射毒品,以及注意飲食衛生。此外,建議有風險行為的人士主動到醫療機構進行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進行適切的治療,降低因慢性感染而引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